分析 浓硫酸、浓硝酸和粗铜得到硫酸铜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粗硫酸铜晶体,滤液Ⅲ中通入空气、水和二氧化氮生成硝酸,重新循环使用,
(1)Cu与HNO3(浓)反应,只有2molHNO3被还原,另2molH+ 由H2SO4提供,(Ⅰ)中制取硫酸铜的反应为铜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2)分析流程可知,参与反应过程,最后又生成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
(3)①铜与浓硝酸反应,不要加热,故选A,反应中要被充空气,选 B②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NO2,防止污染空气;
(4)浓硫酸与Cu直接反应需要加热;浓硫酸产生的SO2在此实验中难以循环利用原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空气.
解答 解:(1)Cu与HNO3(浓)反应,只有2molHNO3被还原,另2molH+ 由H2SO4提供,(Ⅰ)中制取硫酸铜的反应为铜和硝酸、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故答案为: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2)上述分析可知,滤液Ⅲ中通入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反应得到硝酸溶液可以循环使用,和粗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二氧化氮和硝酸可以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HNO3 或NO2;
(3)①某同学在实验室中为模拟上述生产过程,实现上述方案,①铜与浓硝酸反应,不要加热,故选A,反应中要被充空气,选 B②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NO2,防止污染空气,编号填入方框内为:
故答案为:;
②装置C中是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氮氧化物可以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
(4)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浓硫酸直接和Cu反应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浓硫酸产生的SO2在此实验中难以循环利用,原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直接和Cu反应需要加热;浓硫酸产生的SO2在此实验中难以循环利用原料利用率低并污染空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备硫酸铜的流程分析,反应原理的理解应用,装置选择和实验设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 |
B. |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4NA | |
C. | O2的摩尔质量是32 | |
D. |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仪器 | 实验 |
A | 制取蒸馏水 | 圆底烧瓶、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牛角管 |
B | 由98%的浓硫酸配制250ml 1.5mol/L的稀硫酸 | 250mol容量瓶、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
C | 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制取并收集氯气 |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圆底烧瓶、导管、集气瓶 |
D | 测定NaCl中混有KCl |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蓝色钴玻璃、铂丝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向已褪色的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 | 溶液变红 | 假设①成立 |
溶液不变红 | 假设②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甲 | 乙 | 丙 | ||
起始物质的量 | n(A)/mol | 0.4 | 0.8 | 0.8 |
n(B)/mol | 0.24 | 0.24 | 0.48 | |
A的平衡转化率 | 80% | α1 | α2 |
A. | 甲从开始到平衡时ν(A)为0.032mol•L-1•min-1 | |
B. | 平衡时,A的转化率:α1<80%<α2 | |
C. | T℃时,平衡常数K=400L/mol | |
D. | 绝热容器中,压缩体积,平衡常数K>400 L/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反应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压强/Mpa | 12.6 | 10.8 | 9.5 | 8.7 | 8.4 | 8.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种 | B. | 10种 | C. | 8种 | D. | 14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