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用0.1mol/L 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A)操作之前,如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左手控制_________(填仪器及部位),眼睛注视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若称取一定量的KOH固体(含少量Na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定结束后如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泥河中学高二上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分别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
(4)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①0.4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33.6 L氦气 ③4℃时7.5mL水 ④0.2 mol磷酸钠(Na3PO4)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H均为2的HCl和CH3COOH的两种溶液各1L,分别加入足量Na2CO3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反应的平均速率相等 B.二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C.二者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 D.二者中氢离子的浓度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海南高考)对于可逆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二上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次性使用的聚苯乙烯()材料易造成“白色污染”,其替代物(
)是由乳酸(
)聚合而成的,聚乳酸可在乳酸菌的作用下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苯乙烯的单体为
B.聚苯乙烯与聚乳酸的聚合方式相似
C.聚苯乙烯和聚乳酸均为纯净物
D.乳酸可发生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某几种:Cl-、SO42-、CO32-、NH4+、Na+、K+。为确认溶液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200 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4.30 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2.33 g沉淀不溶。(2)向(1)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促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1.12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由此可以得出关于原溶液组成的正确结论是
A.一定存在SO42-、CO32-、NH4+,可能存在Cl-、Na+、K+
B.一定存在SO42-、CO32-、NH4+、Cl-,一定不存在Na+、K+
C.c(CO32-)=0.01 mol·L-1,c(NH4+)>c(SO42-)
D.如果上述6种离子都存在,则c(Cl-)>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