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 | B. | 向H2SO3溶液中通入Cl2 | ||
C. | 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 D. |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
分析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溶液导电能力明显增强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明显增强,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AgNO3是强电解质,向AgNO3溶液中通入少量HCl,生成AgCl沉淀和强电解质HNO3,离子浓度不变,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故A不选;
B.亚硫酸是弱电解质,离子浓度较小,向H2SO3溶液中通入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Cl、S和水,HCl是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明显,导致导电能力明显增强,故B选;
C.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Cl3,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故C不选;
D.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l2,NaOH是强电解质,生成的NaCl、NaClO也是强电解质,离子浓度变化不明显,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荷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frac{c(CH3COOH)}{c(CH3COO-)}$ 的值减小 | |
B. |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Ka=$\frac{{{{(cα)}^2}}}{c(1-α)}$.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 |
C. | 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 |
D. | 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frac{1}{2}$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L CO的质量小于1 L O2的质量 | |
B. | 常温下9 g H2O中所含原子数为1.5NA | |
C. |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 |
D. | OH-的摩尔质量为17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 | |
B. | 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 |
C. | 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无色刺激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
D. |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石油干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 | |
B. | 破坏乙烯分子里C=C键所需吸收的能量是破坏乙烷分子里C-C键能量的两倍 | |
C. |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1mol油脂完全皂化生成1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 | |
D. | 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于2HI(g)?I2(g)+H2(g)反应,t时刻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HI | |
B. | 对于2HI(g)?I2(g)+H2(g)反应,t时刻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HI | |
C. | 对于PCl5(g)?PCl3(g)+Cl2(g)反应,t时刻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PCl5 | |
D. | 对于PCl5 (g)?PCl3(g)+Cl2(g)反应,t时刻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加入一定量的PCl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