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 C-C 键可以绕键轴自由旋转,结构简式为:分子中至少有 11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B.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
C.3-甲基-3-乙基戊烷的一氯取代产物为 5 种
D.相同条件下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要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4O3B.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3:1
C.分子中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D.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全部为sp2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2+、Al3+、Fe3+、CO、SO、NO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NHB.溶液中一定含有Al3+
C.溶液中一定含有NOD.溶液中一定含有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第一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
B.X与W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9
C.X单质氧化性强于Y单质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W比Z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CO不仅是家用煤气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某些简单有机物在低温低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装饰性高分子涂料粘胶剂的基本过程.已知相间条件下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D具有水果香味且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1)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D到E的反应类型属于加聚反应
B.A既使溴水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煤的气化可以得到CO和H2等气体,再经过催化合成可以得到液态烃、甲醇等液体燃料,被称为煤的液化
D. 中含有少量C,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a g二氧化锰粉末加入b mol/L的浓盐酸c L中加热完全溶解,反应中转移电子d个,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收集到氯气L
B.NA可表示为:
C.反应后溶液中的Cl―数目为:
D.反应后溶液中的H+数目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确定过氧化氢分解的最佳催化条件,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物用量和反应停止的时间数据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MnO2 时间 H2O2 | 0.1g | 0.3g | 0.8g |
10mL1.5% | 223s | 67s | 56s |
10mL3.0% | 308s | 109s | 98s |
10mL4.5% | 395s | 149s | 116s |
(1)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着二氧化锰用量的增加而________。
(2)从实验效果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双氧水的浓度相同时,加入________g的二氧化锰为较佳选择。
(3)该小组的某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后认为:“当用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时,双氧水的浓度越小,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亦即其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除了使用MnO2作催化剂和改变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之外,还可以采取的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回答任意两个合理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图装置探究1-溴丁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的反应,观察到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推断烧瓶中可能生成了1-丁醇或1-丁烯
B.用红外光谱可检验在该条件下反应生成有机物中的官能团
C.将试管中溶液改为溴水,若溴水褪色,则烧瓶中一定有消去反应发生
D.通过检验反应后烧瓶内溶液中的溴离子,可确定烧瓶内发生的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物质中是同系物的有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一物质的有______________;
(1)液氯 (2)氯气 (3)白磷 (4)红磷 (5)D (6)T (7) (8) (9)CH2 = CH-CH3 (10) (11)2,2—二甲基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