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古代纺织工业中柴草燃烧后形成的灰烬有着重要的用途,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还含有少量氯化钾和硫酸钾等.现从某草木灰样品中提取钾盐,并检验其中的CO32-、SO42-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浓缩  ④冷却结晶  ⑤过滤
上述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①②③⑤(填序号).
(2)将制得的少量晶体加水溶解后,分别置于多支试管中.
①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CO32-离子. 也有同学根据上述现象猜测草木灰中含有钾盐是KHCO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过柴草燃烧而生成,不可能含有易分解的KHCO3
②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SO42-
③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草木灰中的Cl-: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

分析 (1)玻璃棒可用于搅拌、引流等作用,根据实验步骤结合玻璃棒的作用来回答;
(2)①草木灰经过柴草燃烧而生成,不可能含有易分解的KHCO3
②硫酸根离子和盐酸及其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氯离子和硝酸酸化的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是要注意排除CO32-和SO42-的干扰.

解答 解:(1)在溶解固体时,使用玻璃棒可以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可以用玻璃棒来引流,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用玻璃棒来搅拌,使得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2)①因为草木灰经过柴草燃烧而生成,不可能含有易分解的KHCO3,所以猜测草木灰中含有钾盐是KHCO3是错误的,故答案为:草木灰经过柴草燃烧而生成,不可能含有易分解的KHCO3
②向原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排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
③先加入足量Ba(NO32溶液,根据是否出现沉淀来排除CO32-和SO42-的干扰,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故答案为: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题、离子反应的应用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aO+H2O═Ca(OH)2,生成物分解温度较高且不溶于乙醇.
(1)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乙醇,下列做法中最佳的是B(填字母序号).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2)在上述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向冷凝管内通冷却水,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C.所得混合物一定能导电D.有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人们获得食盐的方式有多种,最主要的是海水晒盐.通过海水晾晒得到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流程(试剂以化学式表示)

(1)BaCl2、NaOH、Na2CO3的加入顺序,必须保证Na2CO3在BaCl2
(2)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都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杯,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受热不均导致液体飞溅
(3)经过⑤步骤之后得到的沉淀的成分为:Mg(OH)2、BaSO4、CaCO3、BaCO3
(4)制得的精盐中不小心混入了硝酸钾晶体,用电子天平称取8.00g样品溶于水,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发生如下反应AgNO3+NaCl↓+NaNO3),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称得其质量为14.35g,则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3.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粗盐提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让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D.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步骤③和步骤⑥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分别是过滤、蒸馏.
(2)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Cl2=I2+2Cl-.步骤④中的转化还可以双氧水(H2O2),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I-+2H+=I2+2H2O.
(3)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溶解度大得多,苯与水互不相溶.
(4)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出现蓝色,说明含有单质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四氯化锡是无色液体,熔点-33°C,沸点114°C.氯气与金属锡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用来制备SnCl4,SnCl4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烟.同学甲通过如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2)装置Ⅱ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装置Ⅲ的作用是干燥Cl2
(3)关于该实验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字母代号).
A.仪器B中应加入少量碎瓷片
B.为了控制温度,仪器B中可以使用温度计,且用水浴加热效果更好
C.为了增强冷凝效果,装置Ⅴ可以用球形或蛇形冷凝管代替
D.装置Ⅴ中a为冷凝水的进水口
(4)仪器A中发生反应后,KMnO4被还原为Mn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5)同学乙认为装置Ⅶ的使用不合理,并推测若按同学甲的方案进行实验,装置Ⅵ中除生成SnCl4外,还会生成其他含锡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SnO3或SnO2或Sn(OH)4或H4SnO4.同学乙提出的改进意见是用一个盛有碱石灰(填试剂名称)的球形干燥管代替装置Ⅶ.
(6)按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若装置Ⅳ中用去锡粉11.90g,反应后,装置Ⅵ中锥形瓶里收集到23.49g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硼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硼酸(H3BO3)是一元弱酸,在水溶液中会电离产生[B(OH)4]-离子,写出硼酸的电离方程式H3BO3+H2O?B(OH)4-+H+
(2)硼砂化学式为Na2B4O7•l0H2O,生产硼砂时的废渣是硼镁泥,其主要成分是MgO,还含有CaO、Al2O3、Fe2O3、FeO、MnO、B2O3、SiO2等杂质.以硼镁泥为原料制取的七水硫酸镁在印染、造纸和医药等工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硼镁泥制取七水硫酸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硼酸与NaOH溶液反应可制得硼砂,该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滤渣B中含有不溶于稀盐酸的黑色固体,则滤渣B除含有Al(OH)3之外还含有的成分有Fe(OH)3、MnO2(填化学式);写出稀硫酸酸浸后的滤液生成B中黑色固体的离子方程式Mn2++ClO-+H2O=MnO2↓+2H++Cl-
③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硫酸镁在温度降低时结晶析出.
④上述操作1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NaBH4-“万能还原剂”,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电子式为H:H.
(4)设计实验证明:非金属性:硼<碳向NaB(OH)4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硼酸,说明碳酸酸性大于硼酸,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甲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放入 稀H2SO4溶液中,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极:2H++2e-=H2↑.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Mg=Mg2++H2↑.
②根据实验现象甲同学判断出Mg活动性更强 (填写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