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产物的成分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温度下,反应后c(Cl-):c(ClO-)=6,则溶液中c(ClO-):c(ClO3-)=1
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
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frac{1}{2}$amol<n<$\frac{5}{6}$amol
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frac{1}{6}$amol

分析 A.设n(ClO-)=1mol,反应后c(Cl-):c(ClO-)=6,则n(Cl-)=6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ClO3-),据此计算判断;
B.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
C.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及钾离子守恒计算;
D.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结合C中计算判断.

解答 解:A.设n(ClO-)=1mol,反应后c(Cl-):c(ClO-)=6,则n(Cl-)=6mol,电子转移守恒,5×n(ClO3-)+1×n(ClO-)=1×n(Cl-),即:5×n(ClO3-)+1×1mol=1×6mol,解得:n(ClO3-)=1mol,故溶溶液中c(ClO-):c(ClO3-)=1:1,故A正确;
B.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a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n(Cl2)=$\frac{1}{2}$n(KOH)=0.5a mol,故B正确;
C.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3)=n(KOH),故n(KClO3)=$\frac{1}{6}$n(KOH)=$\frac{1}{6}$a mol,转移电子最大物质的量为:$\frac{1}{6}$a mol×5=$\frac{5}{6}$a mol,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n(KClO),根据钾离子守恒:n(KCl)+n(KClO)=n(KOH),故:n(KClO)=$\frac{1}{2}$n(KOH)=$\frac{1}{2}$a 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frac{1}{2}$a mol×1=$\frac{1}{2}$a 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为:$\frac{1}{2}$a mol≤n≤$\frac{5}{6}$a mol,故C错误;
D.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由C中计算可知:n最大(KClO3)=$\frac{1}{6}$n(KOH)=$\frac{1}{6}$a mo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电子转移守恒及极限法的应用,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Fe3+、OHˉ、SO42ˉB.Mg2+、Na+、Clˉ、SO42ˉ
C.NH4+、Mg2+、NO3-、OHˉD.H+、K+、NO3-、CO32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一般取用纯净物.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不锈钢B.干冰C.碘酒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Ⅰ:制备少量氧气
B.实验Ⅱ:比较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
C.实验Ⅲ:分离溴的苯溶液
D.实验Ⅳ: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将0.02molCl2缓缓通入含0.1molH2SO3和0.02molHBr的混合液中,在此过程溶液的c(H+)与Cl2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溶液的体积均视为不变)(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工业上常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 $\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A的名称圆底烧瓶,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仪器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3)反应终止后,仪器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 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原子数为NA
B.0.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的个数为0.2NA
C.常温常压下,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NA
D.5.6gFe和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A.B.氢氧化钾C.酒精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5 g核素${\;}_{92}^{235}$U发生裂变反应:${\;}_{92}^{235}$U+${\;}_{0}^{1}$n$\stackrel{裂}{→}$${\;}_{38}^{90}$Sr+${\;}_{54}^{136}$U+10${\;}_{0}^{1}$n,净产生的中子( ${\;}_{0}^{1}$n)数为10NA
B.60 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 NA
C.25 g质盆分数为68%的H202的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NA
D.2.0 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