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二氧化硫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会形成酸雨B.漂白性C.还原性D.无色无味

分析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碱以及碱性氧化物反应,S元素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另外还具有漂白性,以此解答.

解答 解:二氧化硫为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与水、碱以及碱性氧化物反应,具有漂白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可形成酸雨,只有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双基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A、B、D、E、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所有短周期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与G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B、D、E三种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B元素形成的某种单质可做饰品,E与A、B、D、G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
(1)G2E2的电子式是
(2)实验室制取B2A2的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HC≡CH↑.
(3)常温下液态化合物甲只含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l:l,仅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电解质乙和丙由上述元素中的几种组成,l mol乙或丙中均含有20mol电子,丙可以抑制乙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则丙中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极性键,乙易分解生成一种具有碱性的物质,下列可制备该物质的方法有②④⑤(填序号).

(5)化合物丁由A、B两元素形成的含18个电子的物质,丁与氧气、KOH溶液可构成燃料电池,写出该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C2H6+18OH--14e-=2CO32-+12H2O.
(6)化合物戊是由A、B、E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2组成的一种酸,戊在常温下为固体.已知在含1mol 戊的水溶液中加入1mol Na2CO3恰好反应生成正盐.则戊的化学式是H2C2O4.某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检验戊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的产物.

实验时两个广口瓶中均产生白色沉淀;玻璃管中固体变为红色.写出戊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OOC-COOH$\frac{\underline{\;浓硫酸\;}}{△}$CO↑+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食用花生油中含有油酸,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油酸的分子式为C18H34O2
B.油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油酸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甘油可与3 mol油酸发生酯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通式相同
②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
③若两种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 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55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C(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D(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H1=△H2<△H3
(5)不能(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硫化钠主要用于皮革、毛纺、高档纸张、染料等行业.生产硫化钠大多采用无水芒硝(Na2SO4)-炭粉还原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1:

(1)上述流程中“碱浸”后,物质A必须经过过滤、干燥(填写操作名称)处理后,方可“煅烧”;若煅烧所得气体为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写出煅烧时发生的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a2SO4+8C $\frac{\underline{\;高温\;}}{\;}$3Na2S+4CO2↑+4CO↑.
(2)上述流程中采用稀碱液比用热水更好,理由是热水会促进Na2S水解,而稀碱液能抑制Na2S水解.
(3)取硫化钠晶体(含少量NaOH)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若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4,则此时溶液中c( S2-)=4×10-36.(已知:常温时CuS、Cu(OH)2的Ksp分别为8.8×10-36、2.2×10-20
(4)①皮革工业废水中的汞常用硫化钠除去,汞的去除率与溶液的pH和x(x代表硫化钠的实际用量与理论用量的比值)有关(如图2所示).为使除汞效果最佳,应控制的条件是x=12、pH介于9~10之间.
②某毛纺厂废水中含0.001 mol•L-1的硫化钠,与纸张漂白后的废水(含0.002 mol•L-1 NaClO)按1:2的体积比混合,能同时较好处理两种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中所含的主要阴离子有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构型的是(  )
A.H2OB.SF4C.BF3D.P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有机物的结构为如图所示,这种有机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可以燃烧;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溶液反应; 
④能发生酯化反应;
⑤能使溴水褪色;
⑥能发加成反应.
A.①④B.只有⑥C.只有⑤D.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和3mol H2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
B.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1mol氦气,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C.降低温度和缩小容器体积均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达到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20%,则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