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亚硝酸钠(NaNO2)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室温下,①2NO+Na2O2═2NaNO2
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_{2}^{-}$都能与MnO${\;}_{4}^{-}$反应生成NO${\;}_{3}^{-}$和Mn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完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通入一段时间气体X,然后关闭弹簧夹,再滴加浓硝酸,加热控制B中导管均匀地产生气泡.则X为氮气,上述操作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以免生成的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红棕色消失,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铜片溶解,溶液变蓝.
(3)A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4)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MnO4-+5NO+4H+=3Mn2++5NO3-+2H2O.
(5)预测C中反应开始阶段,产物除NaNO2外,还含有的副产物有Na2CO3和NaOH.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则E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碱石灰.
(6)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将3.12g Na2O2完全转化成为NaNO2,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0.72g.

分析 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通过装置C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1)一氧化氮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A中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据此描述反应现象;
(3)A中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
(4)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一氧化氮为硝酸盐,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
(5)一氧化氮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6)根据发生的反应①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②3NO2+H2O=2HNO3+NO;③2NO+Na2O2→2NaNO2进行计算.

解答 解:(1)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为防止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一氧化氮,应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氮气;排尽空气,以免生成的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A中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所以会看到的现象为:红棕色消失,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铜片溶解,溶液变蓝;
故答案为:红棕色消失,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铜片溶解,溶液变蓝;
(3)A中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4)D装置中高锰酸钾氧化一氧化氮生成硝酸根,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离子方程式:3MnO4-+5NO+4H+=3Mn2++5NO3-+2H2O;
故答案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
(5)一氧化氮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汽,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盛有碱石灰的装置E,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故答案为:NaOH;碱石灰;
(6)n(Na2O2)=$\frac{3.12g}{78g/mol}$=0.04mol,根据2NO+Na2O2=2NaNO2知,0.04mol过氧化钠反应需要0.08molNO,设参加反应的碳为nmol,根据C+4HNO3(浓) $\frac{\underline{\;加热\;}}{\;}$CO2↑+4NO2↑+2H2O知生成4nmolNO2,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4nmolNO2与水反应生成4nmol×$\frac{2}{3}$=$\frac{8}{3}$nmol硝酸和$\frac{4}{3}$nmolNO,再根据3Cu+8HNO3=3Cu(NO32+2NO↑+4H2O可知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NO为$\frac{8}{3}$nmol×$\frac{2}{8}$=$\frac{2}{3}$nmol,所以$\frac{4}{3}$nmol+$\frac{2}{3}$nmol=2nmol=0.08mol,得n=0.04mol,则C的质量=12g/mol×0.04mol=0.48g,
故答案为:0.48.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信息判断,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结构:
(1)Ca(OH)2
(2)CO2
(3)H2O2
(4)MgO
(5)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完成填空:

(1)写出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CO2、SO2;②中各洗气瓶的现象依次为品红褪色、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品红不变色;不能检出的物质是H2O.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H2O;不能检出的物质是CO2、SO2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CO2、SO2;不能检出的物质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00℃时,若将0.100mol N2O4气体放入1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2NO2,c(N2O4)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s020406080100
c(N2O4)/(mol•L-10.1000.0700.0500.0400.0400.040
(1)在0~40s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为0.0025mol•L-1•s-1
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为0.36.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D
A.2v(N2O4)=v(NO2
B.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至50℃,c(N2O4)变为0.080mol•L-1,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填“深”或“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的理由是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c(N2O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4)该反应达平衡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达新平衡时,下列能使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BC
A.充入一定量的NO2                      
B.增大容器的容积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充入一定量的N2
(5)100℃时,若将9.2gNO2和N2O4气体放入1L密闭容器中,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则此时v(N2O4)<v(N2O4).(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分析化学中常用Na2C2O4晶体(溶液无色)作为基准物质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在H2SO4溶液中,反应如下:2MnO${\;}_{4}^{-}$+5C2O${\;}_{4}^{2-}$+16H+$\frac{\underline{\;75℃-85℃\;}}{\;}$2Mn2+(溶液无色)+10CO2↑+8H2O.
(1)若将W g Na2C2O4配成100mL标准溶液,移取20.00mL置于锥形瓶中,则酸性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次滴定不需要选择指示剂(填“需要”、“不需要”).判断滴定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若滴定管起始读数和终点读数如图所示,则酸性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2W}{67}$mol•L-1(填表达式).
(3)若滴定完毕立即读数,测定的KMnO4溶液的浓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A.CH3CH2CH2CH3B.C.CH3CH2CH3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均摘自某些科普杂志,你认为无科学性错误的是(  )
A.铅笔芯的原料是重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以用嘴吮吸铅笔,以免引起铅中毒
B.CO有毒,生有煤炉的居室放置数盆清水,这样可有效的吸收CO,防止煤气中毒
C.汽水浇灌农田有一定的道理,其中二氧化碳的缓释,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D.纯碱又名烧碱,成分是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B.Cu溶于稀硝酸HNO3:Cu+2H++NO3-═Cu2++NO2↑+H2O
C.Fe2(SO4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Fe3++SO42-+Ba2++3OH-═Fe(OH)3↓+BaSO4
D.向Fe(OH)3中加入氢碘酸:Fe(OH)3+3H+═Fe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先在量筒中加一定体积水,再在不断搅拌下沿量筒壁慢慢加入浓硫酸
B.过滤时,漏斗里的滤液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C.燃着的钠应立即用水灭火
D.测定溶液的pH值时,应用湿润玻棒蘸取待测液,直接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