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知识后,探究Cu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Cu、Al位置接近,Cu不如Al活泼,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通常情况下,Fe2+的稳定性小于Fe3+的,Cu+的稳定性小于Cu2+的吗?
③CuO有氧化性,能被H2、CO等还原,也能被NH3还原吗?
【实验方案】
(1)解决问题①需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填试剂名称,一种或多种),同时进行相关实验.
(2)解决问题②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取 98g 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80g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A.冷却后称量,A的质量为72g,A的化学式为Cu2O.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实验中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查资料可知,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N2

【实验结论】
(4)Cu(OH)2具有两性.证明Cu(OH)2具有两性的实验现象是Cu(OH)2既能溶解于强酸,又能溶解于强碱.
(5)根据实验方案(2),得出的Cu+和Cu2+稳定性大小的结论:在高温时Cu+稳定性大于Cu2+;在酸性溶液中Cu2+稳定性大于Cu+
(6)CuO能被NH3还原.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也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是Cu和A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A:
取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少许,加入稀硫酸中,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A,反之则无.

分析 【实验方案】
(1)要证明Cu(OH)2具有两性,应先加入碱生成Cu(OH)2,根据提供的药品可确定还需要的药品;
(2)根据质量守恒计算中含有1molCu,质量为64g,剩余为O元素;依据反应现象书写离子方程式;
(3)根据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该气体物污染确定气体的化学式;
【实验结论】
(4)根据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来分析,如具有两性,Cu(OH)2既能溶解于强酸,又能溶解于强碱;
(5)根据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物的组成可确定物质的稳定性;
【问题讨论】
(6)A为Cu2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可加入酸进行检验.

解答 解:【实验方案】(1)Cu不如Al活泼,可以用硫酸溶液进行验证,要证明Cu(OH)2具有两性,应先加入碱生成Cu(OH)2,药品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2)98g Cu(OH)2固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解热分解生成的72g固体中含有Cu的质量为1mol,即64g,则氧原子的质量为72g-64g8g,n(O)=$\frac{8g}{16g/mol}$=0.5mol,
则A中n(Cu):n(O)=2:1,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说明生成了铜和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故答案为:Cu2O;Cu2O+2H+=Cu+Cu2++H2O;
(3)氧化铜和氨气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铜,根据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该气体无污染确定气体为氮气,故答案为:N2
【实验结论】
(4)如具有两性,Cu(OH)2既能溶解于强酸,又能溶解于强碱,分别生成盐和水,
故答案为:Cu(OH)2既能溶解于强酸,又能溶解于强碱;
(5)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为CuO,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说明在较高温度时Cu2O稳定,与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说明在酸性条件下+2价的铜稳定,
故答案为:Cu+稳定性大于Cu2+;Cu2+稳定性大于Cu+
【问题讨论】
(6)如含有Cu2O,根据其与酸反应的现象可判断,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溶液变蓝,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取样加入稀硫酸,如果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说明有A,如果不溶解说明无A,
故答案为:取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少许,加入稀硫酸中,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红色物质中含有A,反之则无.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做题时注意两性氢氧化物的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物质的化学式,注意知识积累和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关注营养、合理选择饮食、了解用药常识,有利于心身健康.
①下列做法中不会影响食品安全的是B
A.把色彩鲜艳的着色剂添加到婴幼儿食品中
B.做菜时用适量的食盐、味精和醋调味
C.把发霉的大米晒干并淘洗干净后做成甜酒上市销售
②下列药品中,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作治疗感冒的是A
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麻黄碱
③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氢氧化铝、淀粉.
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
④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写分子式)C6H12O6
⑤下列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C
A.食盐                B.水              C. 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第IA族,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Y的氧化物均能和水反应
B.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D.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SO3是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部分难溶物的颜色和常温下的Ksp如下表所示:
Cu(OH)2CuOHCuClCu2O
颜色蓝色黄色白色砖红色
Ksp(25℃)1.6×10-191.0×10-141.2×10-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食盐水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Ⅰ装置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后,发现a、b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1)电解过程中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OH-+H2↑+Cl2↑.
(2)为了确定电源的正、负极,下列操作一定行之有效的是BD.
A.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颜色
B.往U形管两端分别滴入数滴酚酞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形管口
D.在U形管口置一张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实验Ⅱ把上述电解装置的石墨棒换成铜棒,用直流电源进行电解,装置如图2所示.
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所示:
①开始无明显现象,随后液面以下的铜棒表面逐渐变暗;
②5min后,b极附近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且向a极扩散;
③10min后,最靠近a极的白色沉淀开始变成红色;
④12min后,b极附近的白色沉淀开始变成黄色,然后逐渐变成橙黄色;
⑤a极一直有大量气泡产生;
⑥停止电解,将U形管中悬浊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溶液呈无色,没有出现蓝色,下层沉淀全部显砖红色.
(3)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或2H2O+2e-═2OH-+H2↑).
(4)电解5min后,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u+Cl--e-═CuCl↓.
(5)12min后,b极附近出现的橙黄色沉淀的成分是CuOH和Cu2O,原因是Ksp(CuOH)<Ksp(CuCl),CuCl转化为黄色的CuOH沉淀,CuOH不稳定分解生成Cu2O,所以橙黄色沉淀的成分为CuOH和Cu2O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为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
B.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C.用图2装置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
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为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
D.为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加入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向0.10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32-
B.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l-)>c(CH3COOH)
C.0.10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32-)+c(HSO3-)+c(H2SO3)]
D.向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SO32-)>c(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对氯苯甲酸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可用对氯甲苯为原料,通过高锰酸钾氧化法制备.反应如下:
Ⅰ.$→_{催化剂}^{KMnO_{4}}$
Ⅱ.$\stackrel{H+}{→}$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熔点/℃沸点/℃密度/g•cmˉ3颜色水溶性
对氯甲苯7.51621.07无色难溶
对氯苯甲酸2432751.54白色微溶
对氯苯甲酸钾具有盐的通性,属于可溶性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实验步骤:
①在规格为250mL的三颈烧瓶(装置A)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适量KMnO4、100mL水;
②如图安装好装置,在分液漏斗(装置C)中加入6.00mL对氯甲苯,加热至93℃时,逐滴滴入对氯甲苯;
③控制温度在93℃左右,反应2h后,过滤,洗涤滤渣,将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加入稀硫酸酸化;
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w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冷凝管.
(2)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
A.量取6.00mL对氯甲苯可选用25mL碱式滴定管
B.装置B中水流方向可从b口进a口出
C.控制温度在93℃左右,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D.取步骤④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BaCl2溶液,可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
(3)步骤②中对氯甲苯的加入方法是逐滴加入而不是一次性加入,理由是减少对氯甲苯的挥发,提高原料利用率.
(4)步骤③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MnO2,滤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5)洗涤滤渣最合适的洗涤剂,步骤③是C,步骤④是B.
A.乙醇         B.冷水         C.热水         D.滤液
(6)若用M1表示对氯甲苯的式量、M2表示对氯苯甲酸的式量,则本实验产率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w}{\frac{6×1.07{M}_{2}}{{M}_{1}}}$×100%(不要求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