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红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黄绿色 |
分析 (1)依据氯气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可知,盛放液体盐酸的装置为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依据氯气、氯化氢的水溶性选择合适的除杂剂;
(2)温度与浓度不同,影响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则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固体与溶液的分离为过滤;
(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反应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后如继续通入氯气,氯气微溶于水,则为氯气的溶液,溶液呈黄绿色.
解答 解:(1)依据氯气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可知,盛放液体盐酸的装置为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氯化氢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杂质氯化氢;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B;
(2)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有两个不同点:①制取温度不同;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
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则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曲线M符合,固体与溶液的分离为过滤;
故答案为:①制取温度不同;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M;过滤;
(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成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反应现象为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后如继续通入氯气,氯气微溶于水,则为氯气的溶液,溶液呈黄绿色,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红色;黄绿.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试题综合性强,明确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是解题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aCl2和(NH4)2SO4 | B. | (NH4)2SO4和(NH4)2CO3 | ||
C. | NaOH和CaCl2 | D. | NaOH和(NH4)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阳离子 | K+、Na+、Cu2+、Al3+ |
阴离子 | SO${\;}_{4}^{2-}$、HCO${\;}_{3}^{-}$、NO${\;}_{3}^{-}$、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和 Cl2 | B. | Na2CO3与HCl | C. | NaOH与CO2 | D. | Na 和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操作 | 现象 | |
甲 | 向Ⅰ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连接Ⅰ、Ⅳ,打开活塞 | Ⅰ中剧烈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
乙 | 向Ⅱ中加入必要的试剂,并向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和稀硫酸.连接Ⅱ、Ⅳ,点燃酒精灯 | 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
操作 | 现象 | |
丙 | 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并在上层覆盖少量煤油.使Ⅰ中发生反应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将气体通入Ⅳ的溶液中 | 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
丁 | 向Ⅰ中加入Na2CO3和稀硫酸,Ⅲ中加入必要试剂,Ⅳ中加入KI、淀粉溶液.依次连接Ⅰ、Ⅲ、Ⅳ,打开活塞 | Ⅳ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