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面是实验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探究碱金属从锂到铯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通常设计Na、K单质与水反应对比来说明.请描述K与水反应的现象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轻微爆炸声,有紫色火焰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比Na跟水反应更剧烈.
(2)探究卤素从F到I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①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新制的氯水、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KI溶液、四氯化碳
②实验内容(在下表留空的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步骤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描述最后的)离子方程式
先向试管中加入溴化钠溶液2ml,再加入4-5滴新制氯水,振荡后分两份,取一份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橙色Cl2+2Br-=Br2+2Cl-
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步骤①留下的另一份溶液,振荡,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紫红色Br2+2I-=I2+2Br-
结论氧化性:Cl2>Br2>I2(非金属性:Cl>Br>I)

分析 (1)K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K和水剧烈反应且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氢气,K元素焰色反应呈紫色;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
(2)①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氯气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色,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溴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
②溴的氧化性大于碘,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含有溴的溶液,溴和碘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使其溶液呈紫色.

解答 解:(1)K的密度小于水、熔点较低,K和水剧烈反应且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氢气,K元素焰色反应呈紫色,所以将K放入水中看到的现象为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轻微爆炸声,有紫色火焰产生;反应方程式为2K+2 H2O=2KOH+H2↑;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K的金属性大于Na,所以K与水反应剧烈程度大于Na,
故答案为: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轻微爆炸声,有紫色火焰产生;2K+2 H2O=2KOH+H2↑;
剧烈;
(2)①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氯气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色,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密度大于水,溴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橙色,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橙色;Cl2+2Br-=Br2+2 Cl-
②溴的氧化性大于碘,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含有溴的溶液,溴和碘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使其溶液呈紫色,所以其操作方法是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步骤①留下的另一份溶液,振荡,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看到的现象是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离子方程式为Br2+2I-=I2+2 Br -
故答案为:取少量KI溶液于试管,加入几滴步骤①留下的另一份溶液,振荡,又加入CCl4,振荡、静置;上层为浅黄色(或无色),下层为紫红色;Br2+2I-=I2+2 Br-

点评 本题以碱金属族元素、卤族元素为载体考查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难点是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叙述、化学用语的正确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常温下,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原温度,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溶质析出B.溶液中Ca2+的数目不变
C.溶剂的质量减小D.溶液的pH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按不同比例混合时,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的耗氧量就一定
B.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可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会在一定条件下水解
D.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而一氯戊烷有8种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新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mol•L-1 HA 中c(H+)=c(OH-)+c(A-),
B.0.1mol•L-1 HA 与 0.1 mol•L-1NaOH 混合至溶液呈中性:c(Na+)<c(A-
C.0.1mol•L-1 NaA 中c(Na+)>c(OH-)>c(A-)>c(H+
D.0.1mol•L-1 HA中加入少量NaA固体,HA的电离常数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甲烷既是一种清洁燃料,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6kJ/mol;
CO(g)+H2O(g)?CO2(g)+H2(g)△H=-41.0kJ/mol;
2CO(g)+O2(g)?2CO2(g)△H=-566.0kJ/mol.
写出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2molH2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CO2(g)?2CO(g)+2H2(g)△H=+247.4kJ/mol.
(2)将2molCH4(g)和2molH2O(g)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a)随温度(T)和压强(P)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CH4(g)+H2O?CO(g)+3H2(g)的△H>0(填“<”、“>”或“=”);
②图中A、B、C三点的正反应速率[v(A)、v(B)、v(C)]由大到小顺序为v(C)>v(B)>v(A),理由是因为A、B两点对应温度相同,B、C两点对应的压强相同,且P1<P2,T(C)>T(A),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v(C)>v(B)>v(A);
③若A点时,测得容器的体积为1L,则T1℃时B点的平衡常数K(B)=27;
④比较图中A、C两点平衡常数[K(A)、K(C)]的大小;K(A)<K(C),(填“<”、“>”或“=”),理由是因C点的温度比A点温度高,且该反应的△H>0,则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故有K(A)<K(C).
(3)有人设计用甲烷碱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8.96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时,理论上消耗甲烷的体积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可在实验室先制取Cl2,并将Cl2依次通入NaBr溶液和淀粉KI溶液中.有如图所示的仪器(橡胶塞均为双孔)及药品,试回答:
(1)若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H接D、C接B、A接F.
(2)装置3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Cl2,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3)装置1中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
(4)通过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
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反应过程中,B与D的质量比87:36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D.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frac{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两种方法中合理的A.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方  法现  象
含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能继续燃烧
含二氧化碳在含有鱼鳔内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