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酸性.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种丰富的维生素C?凉拌.

分析 (1)利用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
(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

解答 解:(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将维生素C溶于水后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酸;
(2)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所以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黄瓜时,最好的方法是凉拌加醋,故答案为:凉拌.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维生素C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表示情况,正确分析题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向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为探究NaHCO3、Na2CO3和盐酸(以下盐酸浓度均为1mol•L-1)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序号35mL试剂固体混合前
温度/℃
混合后
温度/℃
2.5g NaHCO320.018.5
3.2g Na2CO320.024.3
盐酸2.5g NaHCO320.016.2
盐酸3.2g Na2CO320.025.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20.0℃时,含3.2 g Na2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25.1℃
D.20.0℃时,含2.5 g NaHCO3的饱和溶液和35 mL盐酸混合后的温度将低于1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石墨、富勒烯C60、和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石墨仅表示出其中的一层结构):


(1)石墨层状结构中,层与层之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片层中平均每个六元环含碳原子数为2个;在层状结构中,平均每个六棱柱含碳原子数2个.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2,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

(2)由金刚石晶胞可知,每个金刚石晶胞占有8个碳原子.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3,在该晶体1mol碳平均可形成2molC-C键,砷化镓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GaAs晶体中,每个As与4个Ga相连,且第一电离能As>Ga(填“>”、“<”或“=”)
(3)C60属于分子 (填“原子”或“分子”)晶体.晶体结构中,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1mol C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90NA,科学家把C60和M掺杂在一起制造出的化合物具有超导性能,其晶胞如图所示.M位于晶胞的棱和内部,该化合物中的M原子和C60分子的个数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淀粉、蛋白质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蛋白质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C6H12O6.写出淀粉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C6H10O5n+nH2O$\stackrel{催化剂}{→}$nC6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将Al、Al2O3和Al(OH)3的混合物恰好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NaAl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非金属元素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两倍
B.Z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C.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Z元素的强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反应后温度升高了△t,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H=-$\frac{0.418△t}{0.025}$ kJ/mol(填表达式).
(5)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6)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实验题: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制备.

(1)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装置B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HCl;
装置C中盛放浓硫酸溶液,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3)F中盛放浓硫酸试剂,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E.用一件仪器装入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或NaOH与CaO混合物.
(4)写出G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