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实验室中一般采用醇与溴化钠以及浓硫酸混合反应制备溴代烃,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均用此原理.有关数据列表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乙醇溴乙烷1-丁醇1-溴丁烷
密度/g•cm-30.78931.46040.80981.2758
沸点/℃78.538.4117.2101.6
(1)请写出制溴乙烷的有关反应方程式2CH3CH2OH+2NaBr+H2SO4$\stackrel{△}{→}$2CH3CH2Br+2H2O+Na2SO4
(2)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3)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目的是abc.(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c.(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5)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不大.

分析 (1)用乙醇与溴化钠以及浓硫酸加热可制得溴乙烷;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易发生消去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易使溴化氢挥发;
(3)根据题给信息知,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不能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4)根据溴代烷在碱溶液中水解,碘化钠和溴单质反应生成碘单质,氯化钠不能除去溴单质进行判断;
(5)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原因;根据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的沸点大小判断.

解答 解:(1)用乙醇与溴化钠以及浓硫酸加热可制得溴乙烷,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Br+H2SO4$\stackrel{△}{→}$2CH3CH2Br+2H2O+Na2SO4
故答案为:2CH3CH2OH+2NaBr+H2SO4$\stackrel{△}{→}$2CH3CH2Br+2H2O+Na2SO4
(2)1-溴丁烷和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所以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
故答案为:下层;
(3)a.浓硫酸和1-丁醇反应发生副反应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稀释后不能发生类似反应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稀释浓硫酸后能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1-丁醇反应,浓硫酸溶解溶液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是产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abc;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
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错误;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溴单质和NaHSO3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正确;
d.KCl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根据题给信息知,乙醇和溴乙烷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可以使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而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所以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
故答案为: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1-溴丁烷和正丁醇的沸点相差不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前提,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工厂生产盐酸的主要过程是:
(1)上述方法流程复杂而且造成能量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备盐酸的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设想可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D.
A.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做电解质溶液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
(2)H2与O2也能在碱性介质中设计成燃料电池,请写出电池中两极反应式:
负极:2H2-4e-+4OH-=4H2O正极:O2+4e-+2H2O=4OH-
(3)甲烷和氧气也能在酸性环境下设计成原电池,则电池中的负极反应式为:CH4-8e-+2H2O=CO2+8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上以铜屑、浓硝酸、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硝酸铜,试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制取硝酸铜的生产路线.
(1)第一种方案是铜与氧气反应制得氧化铜,氧化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得硝酸铜化学方程式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
(2)第二种方案是铜与浓硝酸制取硝酸铜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第三种方案是铜与稀硝酸制取硝酸铜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4)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对上述三种生产路线进行简要评析方案一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保且没有多消耗原料,第二方案有二氧化氮产生且原料消耗多,第三种方案有一氧化氮污染空气同时消耗的硝酸也比方案一多,所以方案一的方法最为合理
(5)为制得纯净硝酸铜、要除去铁、钴、镍等杂质,实际操作是:
①在制得的硝酸铜溶液里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为4后通入过热水蒸气,使Fe(OH)2沉淀析出并过滤除去
②将所得溶液蒸发并析出Cu(NO32.6H2O晶体,简析其化学原理,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A、B、C、D、E进行焰色反应均显黄色,这些物质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C为强碱.
(1)B的保存方法保存在煤油中.
(2)书写下列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A→D2Na2O2+2CO2=2Na2CO3+O2↑,B→C2Na+2H2O=2NaOH+H2↑.
(3)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描述对E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过程: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它能使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中按下列步骤模拟该生产过程,装置如图.填写下列空白:
(1)按图组装好仪器,加入20%的硫酸溶液.电极a的名称是正极.
(2)把铝片浸入热的16%NaOH溶液中浸泡约半分钟左右,至铝片表面有大量气体产生时立即取出用水冲洗,NaOH的作用除去铝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
(3)接通开关K,通电约25min.写出该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阳极2Al-6e-+3H2O=Al2O3+6H+阴极2H++2e-=H2
(4)断开电路,取出铝片,用1%稀氨水中和表面的酸液,再用水冲洗干净.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2O+H+=NH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盐酸不消失,可能存在Cl-或SO42-
B.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则一定含有SO42-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层呈紫红色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水稀释0.1mol/L的醋酸溶液,其中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有(  )
①n(H+) ②c(H+) ③c(H+)/c(CH3COOH)④c(CH3COOH)/c(H+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离子组是(  )
A.H+、Na+、NO3-、MnO4-B.Fe2+、Ba2+、Cl-、SO42-
C.Na+、K+、Cu2+、NO3-D.NO3-、SO42-、K+、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molA(g)和2mol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2B(g)═3C(g)+nD(g).反应进行到2s时,D的浓度为0.01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原来的$\frac{9}{10}$(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则
(1)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A(填代号).
A.1     B.2    C.3    D.4
(2)前2s,以C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375mol/(L•min).
(3)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50%.
(4)达到平衡时,将容器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原来的21/25(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则A的转化率为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