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已知氢氧化钙和钨酸钙(CaWO4)都是微溶电解质,两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钨冶炼工艺中,将氢氧化钙加入钨酸钠碱性溶液中得到钨酸钙,发生反应
Ⅰ:WO42-(aq)+Ca(OH)2(s)?CaWO4(s)+2OH-(aq).
(1)如图为不同温度下Ca(OH)2、CaW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①计算T1时KSP(CaWO4)=1×10-10
②T1< T2(填“>”“=”或“<”).
(2)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理论值如表:
温度/℃255090100
K79.96208.06222.88258.05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frac{{c}^{2}(O{H}^{-})}{c(W{{O}_{4}}^{2-})}$.
②该反应的△H>0(填“>”“=”或“<”).
(3)常温下向较浓AlCl3的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AlCl3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lCl3•6H2O(s)═Al3+(aq)+3Cl-(aq)+6H2O(l),通入HCl气体使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析出固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析出AlCl3•6H2O晶体.

分析 (1)①T1时KSP(CaWO4)=c(Ca2+)•c(WO42-),根据表中该温度下离子的浓度代入计算;
②沉淀的溶解平衡是吸热的过程,温度高,溶度积常数大;
(2)①反应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和反应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
②对于吸热反应,温度高,K越大,反之越低;
(3)根据浓度对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增大产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来回答.

解答 解:(1)①T1时KSP(CaWO4)=c(Ca2+)•c(WO42-)=1×10-5×1×10-5=1×10-10,故答案为:1×10-10; 
   ②沉淀的溶解平衡是吸热的过程,温度高,溶度积常数大,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下的Ksp较大,所以T1<T2,故答案为:<;
(2)①反应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和反应物平衡浓度系数次方之积,即K=$\frac{{c}^{2}(O{H}^{-})}{c(W{{O}_{4}}^{2-})}$,故答案为:$\frac{{c}^{2}(O{H}^{-})}{c(W{{O}_{4}}^{2-})}$;
 ②根据表中温度和K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温度高,K越大,所以反应是吸热的,故答案为:>;
(3)常温下向较浓AlCl3的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原因是AlCl3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lCl3•6H2O(s)═Al3+(aq)+3Cl-(aq)+6H2O(l),通入HCl气体,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析出氯化铝固体的方向移动,则可析出晶体,
故答案为:AlCl3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lCl3•6H2O(s)═Al3+(aq)+3Cl-(aq)+6H2O(l),通入HCl气体使溶液中c(Cl-)增大,平衡向析出固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析出AlCl3•6H2O晶体.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沉淀溶解平衡等方面的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较为综合,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平衡常数的意义,学会分析图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2)A和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共价化合物中,分子呈三角锥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分子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H2O2、N2H4(填化学式).
(3)这些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分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的酸是HNO2、HNO3;酸根呈三角锥结构的酸是H2SO3.(填化学式)
(4)E和C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a),则E的离子符号为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在银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锌为负极,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银电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氧化”或“还原”).
(2)将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设计成原电池,请选择合适的正极和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液润洗可使滴定结果更准确.×(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已知A(g)+B(g)?C(g)+D(s)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88010001200
平衡常数1.010.012.516.117.7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c(A)c(B)}$,△H>0(填“>、<、或=”);
(2)80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A和0.7molB,若反应初始2mim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n-1,则2min时c(A)=0.06mol•L-1,C的物质的量为0.1mol;若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A,则再次达到平衡后A的百分含量与第一次平衡相比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下列选项中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有ad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v(A):v(b)=1:1
c.单位时间内消耗A和B的物质的量相等    
d.C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4)880℃时,反应 C(g)+D(s)?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0.08.
(5)某温度时,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A).c(B)=c(C),则该此时的温度为700℃.
(6)图是1000℃时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1200℃时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纳米级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下表为制取Cu2O的三种方法:
方法Ⅰ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方法Ⅱ电解法,反应为2Cu+H2O$\frac{\underline{\;电解\;}}{\;}$Cu2O+H2↑.
方法Ⅲ用肼(N2H4)还原新制Cu(OH)2
①工业上常用方法Ⅱ和方法Ⅲ制取Cu2O而很少用方法Ⅰ,其原因是反应不易控制,易还原产生Cu.
②已知:2Cu(s)+$\frac{1}{2}$O2(g)=Cu2O(s)△H=-169kJ•mol-1
C(s)+$\frac{1}{2}$O2(g)=CO(g)△H=-110.5kJ•mol-1
Cu(s)+$\frac{1}{2}$O2(g)=CuO(s)△H=-157kJ•mol-1
则方法Ⅰ发生的反应:2CuO(s)+C(s)=Cu2O(s)+CO(g);△H=+34.5kJ•mol-1
(2)氢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备
4CuSO4+3H3PO2+6H2O=4CuH↓+4H2SO4+3H3PO4
该反应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CuH的物质的量为1mol.
(3)氯化铜溶液中铜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c(Cl-) 的关系如图1.

①当c(Cl-)=9mol•L-1时,溶液中主要的3种含铜物种浓度大小关系为c(CuCl2)>c(CuCl+)>c(CuCl3-).
②在c(Cl-)=1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含铜物种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uCl+═Cu2++Cl-(任写一个).
(4)已知:Cu(OH)2是二元弱碱;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
①在铜盐溶液中Cu2+发生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5×10-9;(已知:25℃时,Ksp[Cu(OH)2]=2.0×10-20mol3/L3
②电解Na2HPO3溶液可得到亚磷酸,装置如2图(说明: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则产品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PO32-+2H+=H3P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CO是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础原料,下列有关问题都和CO的使用有关.
(1)人们利用CO能与金属镍反应,生成四羰基镍,然后将四羰基镍分解从而实现镍的提纯,最后可以得到纯度达99.9%的高纯镍.具体反应为:Ni(s)+4CO(g)$?_{180~200℃}^{50~80℃}$Ni(CO)4(g),该正反应的△H< 0(选填“>”或“=”或“<”).
(2)工业上可利用CO2(g)与H2(g)为原料合成乙醇:
2CO2(g)+6H2(g)?CH3CH2OH(g)+3H2O(l)△H
已知反应 I:2CO(g)+4H2(g)?CH3CH2OH(g)+H2O(g)△H1
反应 II:H2O(l)?H2O(g)△H2
反应 III:CO(g)+H2O(g)?CO2(g)+H2(g)△H3
则:△H与△H1、△H2、△H3之间的关系是:△H=△H1-3△H2-2△H3
(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
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有CE.
A.2v(H2)=v(CO)
B.CO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CH3的生成速率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4)工业可采用CO与H2反应合成再生能源甲醇,反应:CO(g)+2H2(g)?CH3OH(g)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和20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KA=KB>KC
③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为2L.
④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2所示,实际生产时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在250°C、1.3x104kPa左右,CO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转化率提高不大,且增大生成成本,得不偿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微溶)、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Pb(NO32溶液中,$\frac{c(N{{O}_{3}}^{-})}{c(P{b}^{2+})}$>2(填“>”“=”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frac{c(N{{O}_{3}}^{-})}{c(P{b}^{2+})}$增加,可能的原因是Pb2+与Cl-反应生成难溶于冷水的氯化铅,使Pb2+浓度减少.
(2)往Pb(NO32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Pb2+、Pb(OH)+、H+,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2OH-═Pb(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能够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  )
A.NaCl晶体B.液态氯化氢C.熔融的KNO3D.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