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反应6NO2+8NH3
催化剂
7N2+12H2O可以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的N2在标准状况下是
 
L.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H
 
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是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请回答:通入CH3OH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如图3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Ⅰ、Ⅱ两部分,Ⅰ容积固定不变,Ⅱ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Ⅰ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在Ⅱ中充入2molSO3(g)和1mol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根据下列要求填写空白:
①若固定活塞位置在右侧的3处不动,达到平衡时,
设Ⅰ中压强为P,Ⅱ中压强为P,则P与P的关系是P
 
P(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若要使Ⅱ中与Ⅰ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选“2”、“3”或“4”)
③若活塞右移到4处,达到平衡后,Ⅰ中SO3(g)为x mol,Ⅱ中SO3(g)为y mol,则x和y的关系是y
 
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1)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结合方程式计算;
(2)利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来分析;
(3)燃料电池的负极上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是阳极,该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和电源负极(4)根据左右两个容器体积相同,反应物的分压相等属于等效平衡,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
解答: 解:(1)反应6NO2+8NH3
催化剂
.
7N2+12H2O中,6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4价降低到0价,则6molNO2参加反应,生成7mol氮气转移24mol电子,所以当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氮气体积为
1.2×7
24
×22.4=7.84L,
故答案为:7.84;
(2)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压强大,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使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过大,需要的动力大,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选择250℃、1.3×104kPa左右的条件.因为在250℃、压强为1.3×104kPa时,CO的转化率已较大,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变化不大,没有必要再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在1.3×104kPa下,CO的转化率已较高,若再增大压强,CO的转化率提高不大,且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3)通入O2的电极名称是正即极,所以B是阳极,阳极上OH-失电子生成氧气,其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燃料电池的负极上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CH3OH+8OH-+6e-=CO32-+6H2O;
故答案为:4OH--4e-=O2+2H2O;CH3OH+8OH-+6e-=CO32-+6H2O;
(4)①I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与II中充入2 mol SO3和1 mol N2,由于N2与反应无关,故只占分压.活塞在3处时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是等效的,但II中有1 mol N2,故压强比I大,所以P小于P,故答案为:小于;
②I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与II中充入2 mol SO3和1 mol N2,由于N2与反应无关,故只占分压,所以活塞在3处时,相同条件下达平衡时是两个平衡是等效的,故答案为:3;
③若活塞右移到4处,则II中压强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故n(SO3)减小,所以y 小于x;故答案为:小于.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平衡和电化学知识的综合题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字母所表示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为非金属气体单质,D原子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均比E的原子少1,J为一种金属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B的焰色均为黄色,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中需要的水或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E的原子结构简图为:
 
;A的电子式为:
 
.I的化学式为:
 

(2)写出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
 
; ⑧
 

(3)反应②在电解槽中进行,反应后溶液的pH增大的电极是:
 
,原因是:
 

(4)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④和⑨比较,相同的实验现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Ba2++2OH-+2H++SO
 
2-
4
=BaSO4↓+2H2O
B、Al2(SO43浴液中加入足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
4
C、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2++6Br-+4Cl2=2Fe3++3Br2+8Cl-
D、Fe2O3溶于过量的盐酸中:Fe2O3+6H+=2Fe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或操作解释及结论
A将胆矾放入坩埚中加热脱水,晶体由蓝色变
为白色
胆矾晶体易失结晶水
B苯酚中滴加溴水有白色沉淀苯酚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
管口
此位置指示的是被蒸馏物质的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O 16)(  )
A、1moL铁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B、32g氧气和32g臭氧(O3)所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2NA
C、100mLlmol/LFeCl3溶液中含有Fe3+为0.1NA
D、用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产生Cl2的分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增大M的转化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A.加入一定量M            B.加入一定量N              C.反应温度升高
D.缩小容器体积            E.加入某物质作催化剂        F.分离出一定量P
②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mol?L-1,c(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③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4mol?L-1,c(N)=a mol?L-1;达到平衡后,
c(P)=2mol?L-1,a=
 
 mol?L-1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研制出了多种类型的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下图是某笔记本电脑用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和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如下图所示),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则c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c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所含碳原子数为6NA
C、20℃、1.01×105Pa时,1.6gC2H4和1.2g CO的混合气体,含气体分子数为0.1NA
D、0.1L 3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含有的Al3+数目为0.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已知在101kPa时,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780.6kJ,1mol 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是
 

(3)120℃、101kPa下,a 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O2中恰好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
a
4
mL,则a与b的比值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取0.1mol/L HY溶液与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9mol/L
B、溶液中离子浓度南大到小的顺序为c(Y-)>c(Na+)>c(OH-)>c(H+
C、c(OH-)-c(HY)=c(H+)=1×10-9 mol/L
D、c(Na+)=c(Y-)+c(HY)=0.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