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测定X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W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c mol•L-1 KMnO4滴定.滴定时,所发生的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为配制准确浓度的草酸溶液,所需用到的仪器是:天平(含砝码)、烧杯、药匙、玻璃棒和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实验②中,滴定时,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 (填“酸式”、“碱式”)滴定管中.
(3)滴定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滴定结束的标准是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在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①洗净的滴定管未用KMnO4标准液润洗:偏大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用草酸溶液润洗:偏大
(5)若滴定时,反应前后的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则实验测得所配草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c×(b-a)mol•L-1

分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天平(含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
(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皮管,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3)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无色变化为紫色且在30s内颜色不再恢复为原来颜色,证明反应达到终点;
(4)根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5)滴定管的刻度由上而下刻度增大,反应前后的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故消耗KMnO4溶液体积(b-a)mL,根据关系式2KMnO4~5H2C2O4计算25.0mL草酸溶液中c(H2C2O4).

解答 解:(1)实验①中为了配制准确浓度的草酸溶液100.00mL,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天平(含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故还需要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碱式滴定管中的橡皮管,故KMnO4溶液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3)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KMnO4溶液呈紫色,草酸反应完毕,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①洗净的滴定管未用KMnO4标准液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造成v(标准)增大,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之后,用草酸溶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v(标准)增大,据c(待测)=$\frac{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可知c(待测)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偏大;
(5)滴定管的刻度由上而下刻度增大,反应前后的两次读数分别为a mL和b mL,故消耗KMnO4溶液体积(b-a)mL,n(KMnO4)=c mol•L-1×(b-a)×10-3L=c×(b-a)×10-3mol,根据关系式2KMnO4~5H2C2O4可知25.0mL草酸溶液中n(H2C2O4)=2.5×c×(b-a)×10-3mol,c(H2C2O4)=
$\frac{2.5×c×(b-a)×1{0}^{-3}mol}{25×1{0}^{-3}L}$=0.1c×(b-a)mol/L;
故答案为:0.1c×(b-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滴定,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草酸含量的计算方法及滴定中的误差分析、实验操作方法即可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8-羟基喹啉()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可通过如下实验步骤制得:
①如图1所示,在三口烧瓶中加入适量甘油、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和浓硫酸.

②加热至反应自动激烈进行.
③改为水蒸气蒸馏装置进行水蒸气蒸馏,直至馏出液中不再有油珠为止.
④向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后,再滴加饱和Na2CO3溶液将pH调至7~8.
⑤重新进行水蒸气蒸馏,至馏出液中不再有晶体析出.
⑥将馏出液充分冷却后抽滤,进一步精制得产品.
(1)图1中冷却水应从A口进(选填“A”或“B”).
(2)图2是水蒸气发生装置.第一次水蒸气蒸馏的目的是将未反应的反应物等蒸出;当冷凝管出现堵塞时,图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中水位上升.
(3)抽滤装置中,布氏漏斗进入抽滤瓶的部分不宜过长,其原因是防止滤液吸入抽滤瓶支管而进入减压系统.
(4)步骤②中移开火源,反应仍自动激烈进行的原因是反应放出大量热量.
(5)步骤④中加入的饱和Na2CO3溶液不能过量的原因是如果饱和Na2CO3溶液过量,则酚羟基也要与Na2CO3反应生成钠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发现并用实验证明了电子的存在,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b.实验室容量瓶的常用规格有5ml,250m1,500ml和1000ml
c.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家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方法首先是要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和打碎原子核
d.在做器官移植手术时,我们通常用液氧冷藏人体器官以达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e.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3]和橄榄石[(MgFe)2SiO4]等,它们均属于硅酸盐
f.在分液时待液体分层后,要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然后再将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拧开
g.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得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在25℃和101KPa的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h.由于粗盐中含有一些其他的化学性质,使得无法观察到食盐晶莹剔透的外观,但可作调甜味剂使用.
A.abB.cdC.efD.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 - 1、463kJ•mol - 1和495kJ•mol -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O(g)═H 2(g)+$\frac{1}{2}$O 2(g)△H=-485 kJ•mol - 1
B.2O(g)═H 2(g)+$\frac{1}{2}$O 2(g)△H=+485 kJ•mol - 1
C.2H 2(g)+O 2(g)═2H 2O(g)△H=+485 kJ•mol - 1
D.2H 2(g)+O 2(g)═2H 2O(g)△H=-485 kJ•mol -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CoxNi(1-x)Fe2O4(其中Co、Ni均为+2价)可用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通常由两种不同方法制得.如图为二种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10℃时催化分解6%的H2O2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Co、Ni、Fe均为ⅧB族元素
C.由图中信息可知,Co2+、Ni2+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较好的是Co2+
D.由图中信息可知,微波水热法制取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没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待测液盐酸润洗
C.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读数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碱式滴定管的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酸碱中和滴定是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其中溶液的pH变化是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
实验
序号
消耗0.1000mol•L-1
盐酸溶液的体积/mL
待测氢氧化钠
溶液的体积/mL
129.0225.00
228.0125.00
327.9925.00
(1)如图所示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酚酞;
(2)用0.1000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待测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120mol•L-1.在上述滴定过程中,若滴定前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将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
(3)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 
B.滴定管和锥形瓶都必须用待盛放液润洗
C.滴定中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D.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可用量筒量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甲苯和四甲苯均有三种
B.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可以鉴别1-丙醇和2-丙醇
C.溴苯水解后,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均是由高分子物质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乙烯酮是最简单的烯酮,其分子式为CH2=C=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可由乙酸分子内脱水得到,也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HC≡CH+O2$→_{98-103℃}^{ZnO/CaO/AgO}$2CH2=C=O
(1)基态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Z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ⅡB族.
(2)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乙炔分子属于非极性(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乙烯酮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sp;乙烯酮在室温下可聚合成二聚乙烯酮(结构简式为),二聚乙烯酮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5:1.
(4)乙酸分子间也可形成二聚体(含八元环),画出该二聚体的结构:
(5)上述制备乙烯酮的反应中,催化剂Ag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
(6)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frac{224}{a{N}_{A}}$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