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两种钠盐混合、分装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支加热产生CO2气体,另一支加水也产生CO2气体.这两种盐可能是(  )
A.Na2CO3和NaHSO4B.Na2CO3和NaHCO3C.NaHCO3和NaHSO4D.NaHCO3和Na2SO4

分析 依据题意可知:加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其性质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
加水能够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加水后能够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碳酸钠性质稳定,受热不分解,所以加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A不选;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加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不反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B不选;
C.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C选;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硫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硫酸盐与硫酸氢盐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酸性溶液中:Mg2+、K+、SO42-、NO3-
B.强碱性溶液中:Na+、Cu2+、H CO3-、NO3-
C.AgNO3 溶液中:H+、K+、SO42-、Cl-
D.Ba(NO32 溶液中:Mg2+、K+、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
A.NaHSO4B.Cu(OH)2C.O2D.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物质的系统命名中,错误的是(  )
A.  
2,4-二甲基己烷
B.  
2-甲基-4-戊炔
C.   
3-甲基-2-丁醇
D.CH3-CHBr-CHBr-CH3   2,3-二溴丁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对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氧化反应
B.与H2发生加成反应,必定得一种纯的新有机物
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D.检验-CHO可用酸性KMnO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下列七种有机物中:
A.CH4  B.CH2=CH2   C.   D.CH3COOH  E.淀粉   F.葡萄糖   G.蛋白质
(1)可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的是G(填字母编号,下同).
(2)可用于合成聚乙烯塑料的是B.
(3)通常用于检验碘单质的是E.
(4)酸性比碳酸强的是D.
(5)易发生银镜反应的是F.
(6)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
(7)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带浓烟火焰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分别为增大和减小
B.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C.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 变化已省略)
D.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排列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不同元素一定处于同-主族
C.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D.X2+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处于笫三周期第ⅡA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A、B、C、D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 t(min)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5B?6C+4D;
②前2 min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在2min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速率改变的原因可能是AC(用字母表示).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减少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