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 | 供给人类营养 |
B | 铁能被浓硫酸钝化 | 铁制器皿用作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容器 |
C | 碳单质的还原性强于硅单质 | 碳与石英反应冶炼粗硅 |
D | 常温下,氨气能与氯气反应 | 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单糖不能水解;
B.加热时钝化会失效,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与容器铁发生反应;
C.在高温下,碳和氧生成的一氧化碳是气体,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平衡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D.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冒白烟.
解答 解:A.单糖不能水解,且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通过与呼吸进入人体的氧气一起,经过新陈代谢过程,转化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故A错误;
B.常温下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加热时钝化失效,铁会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故B错误;
C.碳与石英反应可冶炼粗硅,是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反应正向进行,与碳、硅的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
D.浓氨水易挥发产生氨气,氨气与氯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冒白烟,所以能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 |
B. | 钠投入水中:Na+H2O═Na++2OH-+H2↑ | |
C. | 氯气和冷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Cl2+2OH-═3Cl-+ClO-+H2O | |
D. | 石灰石加入硝酸溶液中:2H++CO32-═CO2↑+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
B. | △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 |
C. |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铁棒为负极 | |
D. | 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28gFe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的体积11.2 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中氧原子数为4NA | |
B. | lmolCl2通入水中,HC1O、Cl-、ClO-粒子数之和等于2NA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D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0.2NA | |
D. | 25°C时,Ksp(BaSO4)=1×10-10,则 BaSO4饱和溶液中Ba2+浓度为 l×10-5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3O4、CuO | B. | C、CuO | C. | Fe、MnO2 | D. | Si、Fe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 |
B. | 使用加酶洗衣粉,水温越高,洗涤效果更好 | |
C. |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
D. | 国务院要求坚决控制钢铁、水泥、焦炭等高耗能行业产能总量,是落实“低碳经济”的具体举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锌片为正极 | |
B. | 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
C. |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Zn+2H+═Zn2++H2↑ | |
D. |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 |
B. | 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 |
C.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 | |
D. | 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1mol氧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反应物 | a+b | c+d | a+d | a+c | b+d |
现象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白色沉淀 | 无色气体 |
A. | HCl、BaCl2、AgNO3、Na2CO3 | B. | AgNO3、HCl、BaCl2、Na2CO3 | ||
C. | BaCl2、Na2CO3、AgNO3、HCl | D. | AgNO3、HCl、Na2CO3、Ba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