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时,溶液均为0.2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2-)均增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其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已知: 2I—+ Cl2=2Cl—+I2)
(1) 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
(2) 过程②中充入适量Cl2的目的是 ;
(3) i)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填代号)
A.乙醇(与水互溶) B.四氯化碳 C.甲烷气体 D.食盐水
ii)简述要把碘水变成碘有机溶液对于提取晶体碘的优点 。
(4) 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 ;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H.静置、分层。
(a) 过程③的操作顺序是 C、 B、 D、 A、 H、 G、 E、 F,则E的操作步骤是 ;
(b) 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
(c) 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 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 ℃左右。
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
(1)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水溶性分析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前者可溶,后者难溶 B.前者难溶,后者可溶
C.两者均可溶 D.两者均难溶
(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
①Cu2(OH)2CO32CuO+CO2↑+H2O ②2CuO+C
2Cu+CO2↑
③CuO+COCu+CO2 ④CO2+C
2CO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在(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_。
(4)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三次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1L0.5mol·L-1NaOH溶液吸收0.4molCO2,所以溶液中的CO32-和H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A.1∶3 B.1∶2 C.2∶3 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上12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H2、N2 B.H2、N2、O2
C.CO2、Cl2、HCl D.SO2、O2、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七中高二上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等微粒)。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加热,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2)取原溶液加碱,调至溶液呈碱性,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取原溶液加氯水,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微粒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Br- B.SO42- C.H2SO3 D.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
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Fe3+、Cu2+、H+、Fe2+
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K2CO3、 BaCO3
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32、AlO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一上期中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1)铝粉和镁粉的混合物5.1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标况下共产生气体5.6L,铝粉和镁粉质量分别是多少?
(2)①将Cu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未溶解。但是如果此时加入一定量的H2O2,则可以看到溶液变蓝,相关离子方程式为
②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原先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要求有必要的推导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