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实验小组用工业上废弃固体(主要成分Cu2S和Fe2O3)混合物制取粗铜和Fe2(SO43晶体,设计的操作流程如下:

(1)除酒精灯和铁架台(或三脚架)外,①中所需的容器为坩埚;①和⑥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2)已知试剂x为过氧化氢,写出H2O2与溶液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 +2H+=2Fe3++2H2O;
(3)某同学取少量的溶液B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某种强氧化剂,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褪色,该同学猜测溶液褪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SCN-被过量的氧化剂氧化所致.
现给出以下试剂:1.0mol•L-1硫酸、1.0mol•L-1NaOH溶液、0.1mol•L-1Fe2(SO43;溶液、20%KSCN溶液、蒸馏水.请你设计合理实验验证该同学的猜测是否合理.简要说明实验步骤和现象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20%KSCN溶液,如溶液变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测是合理的,如不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或滴加过量的0.1 mol•L-1 Fe2(SO43溶液,如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合理,若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

分析 废弃固体主要成分Cu2S和Fe2O3,灼烧废气固体发生反应Cu2S+2O2$\frac{\underline{\;高温\;}}{\;}$SO2+2CuO,所以气体a是SO2,固体A是CuO和Fe2O3,固体A和稀硫酸混合,发生的反应为CuO+H2SO4=Cu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所以溶液A中成分为CuSO4、Fe2(SO43,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Fe屑,发生反应CuSO4+Fe=FeSO4+Cu、2Fe2(SO43+Fe=3FeSO4,所以固体B成分是Fe、Cu,滤液B成分为FeSO4,固体B和稀硫酸混合,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Cu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得到固体粗铜;
向滤液B中加入试剂X得到溶液C,将溶液C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铁晶体,滤液B中成分是FeSO4,需要加入氧化剂双氧水将FeSO4氧化为硫酸铁,所以试剂x是H2O2
(1)①固体灼烧用到容器坩埚;①灼烧操作和⑥溶液浓缩析出硫酸铁晶体中都用到的玻璃棒;
(2 )加入试剂x双氧水氧化亚铁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书写;
(3)通过重新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证明该同学的假设是否合理.

解答 解:(1)①灼烧固体应该放在坩埚中,所以除酒精灯和铁架台(或三脚架)外,①中所需的容器为坩埚;①灼烧操作和⑥溶液浓缩析出硫酸铁晶体都用到玻璃棒,
故答案为:坩埚; 玻璃棒;
(2)由于加入试剂x双氧水目的是氧化亚铁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 +2H+=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H2O2 +2H+=2Fe3++2H2O;
(3)重新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若是溶液变红,说明该同学猜测合理,否则不合理,方法为: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20%KSCN溶液,如溶液变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测是合理的,如不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
故答案为: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20%KSCN溶液,如溶液变红色,说明乙同学的猜测是合理的,如不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或滴加过量的0.1 mol•L-1 Fe2(SO43溶液,如溶液不变红色,说明合理,若变红色,说明猜测不合理).

点评 本题借助氯化铁固体的制取,考查了实验操作中仪器名称、试剂选择、硫酸铁溶液配制、检验方案的试剂、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3H6(g)+NH3(g)+$\frac{3}{2}$O2(g)=C3H3N(g)+3H2O(g)△H=-515kJ/mol
?C3H6(g)+O2(g)=C3H4O(g)+H2O(g)△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低温、低压;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
产率,判断理由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AC(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1:1,理由是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1:7.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环境下大量共存的是(  )
A.C(HCO3-)=0.1mol/L的溶液中:NH4+、Al3+、Cl-、NO3-
B.室温下,PH=2的溶液中:Fe2+、SO42-、Na+、NO3-
C.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4+、Cl-、NO3-、Fe3+
D.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SO32-、Na+、CO32-、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实验步骤及记录如下:
Ⅰ.分别向盛有0.5g Na2CO3固体、0.5g NaHC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mL水(20℃),搅拌,测量温度为T1
Ⅱ.静置恒温后测量温度为T2
Ⅲ.分别加入10mL 密度约为1.1g/mL 20%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T3
得到表1的数据:
表1
T1/℃T2/℃T3/℃
Na2CO323.320.023.7
NaHCO318.520.020.8
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于水显碱性,其原因是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根据试题后的附表判断:
步骤Ⅰ中Na2CO3、NaHCO3固体分别是全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Na2CO3、NaHCO3固体都是全部溶解.
(3)分析表1的数据得出:Na2CO3固体溶于水放热,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
(填“放热”或“吸热”).
(4)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得出: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并补做如下实验:向 盛 有10  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10mL密度约为1.1g/mL20%的盐酸,搅拌,测量温度为22.2℃.
(5)结合上述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不能用稀盐酸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C.Na2CO3、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物质的溶解等因素有关
(6)丙同学为测定一份NaHCO3和Na2CO3混合固体中NaHCO3的纯度,称取m1 g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时,称其质量为m2 g,则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84(m{\;}_{1}-m{\;}_{2})}{31m{\;}_{1}}$×100%(用代数式表示).
附表:溶解度表
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0.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青蒿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酸的分子式为C15H20O2
B.1mol青蒿酸最多可与3molH2加成
C.青蒿酸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苯环上连有-CHO和-OH、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氢的青蒿酸的同分异构体只有2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
3O2$\frac{\underline{\;放电\;}}{\;}$2O3
(1)若在上述反应中有30%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得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5.6 g/mol(保留一位小数).
(2)将8L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6.5L,其中臭氧为3 L.
(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0.896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20.0g铜粉的反应器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21.6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0.5.
(4)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95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实验室制乙烯通常采用95%的乙醇与浓硫酸(体积比为1:3)混合加热到170℃方法制得,其制备原理可表示如下:
CH3CH2OH+H2SO4(浓)?100℃CH3CH2OSO2OH+H2O  ①
CH3CH2OSO2OH(浓)?0-15℃170℃CH2=CH2+H2SO4  ②
(1)浓硫酸在乙烯生成中作用为催化作用,反应①属于取代(酯化)反应,反应②属于消去反应.
(2)此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浓H2SO4的用量大、比热容高,加热至170℃所需时间长,有人将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加热到80℃时,一次性投入一些小碎块的生石灰,大大缩短了反应所需时间,提高了乙烯的产率,试用速率和平衡理论解释之CaO与水反应放热体系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CaO与H2O反应使H2O量减小促使可逆反应(1)向右移动,CaO与浓H2SO4也反应但反应很快,生石灰与水反应占主导地位
(3)反应过程中乙醇常被炭化,使溶液有黑色物质出现,随着反应进行炭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还可使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O2、SO2等气体,为了减少反应过程中炭化现象又不影响乙烯的生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B、C、E.
A.调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4
B.调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2
C.用大理石代替碎瓷片
D.降低反应体系温度至140℃
E.用其他脱水剂(如P2O5)代替浓硫酸
(4)如图为有人设计确认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试剂可供选择:品红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

A①②③④中可盛放的试剂分别为①品红;②NaOH溶液;③品红溶液;④Br2或酸性KMnO4
B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装置①中品红褪色.
C能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装置③中品红不褪色,装置④中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CO(g)+H2O(g)═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B.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C.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的△H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