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固体甲(二元化合物)和固体乙(无机矿物盐,含五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也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Al4C3
(2)乙的化学式是BaCO3•Cu(OH)2或BaCu(OH)2CO3
(3)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可产生另外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CH4$\frac{\underline{\;\;△\;\;}}{\;}$4Cu+CO2+2H2O或8CuO+CH4$\frac{\underline{\;\;△\;\;}}{\;}$4Cu2O+CO2+2H2O或3CuO+CH4$\frac{\underline{\;\;△\;\;}}{\;}$3Cu+CO+2H2O或6CuO+CH4$\frac{\underline{\;\;△\;\;}}{\;}$3Cu2O+CO+2H2O.
(4)足量气体2与溶液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有人认为,判断该反应的气体2是否过量较难,应对其中一种产物是“正盐”还是“酸式盐”进行检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产物的成分: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正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酸式盐.若二者都出现,为二者混合物(可选试剂:氨水、Na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

分析 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1,气体1是含氢量最高的烃,为CH4,根据元素守恒知甲中含有C元素,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m(C)=0.15mol×12g/mol=1.8g,甲是二元化合物,另一种元素质量为7.2g-1.8g=5.4g,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溶液1为偏铝酸盐,根据元素守恒知,溶液1为NaAlO2,则n(Al)=$\frac{5.4g}{27g/mol}$=0.2mol,C、Al原子个数之比=0.15mol:0.2mol=3:4,则甲为Al4C3
偏铝酸钠和气体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为Al(OH)3,气体2为酸性气体;
固体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固体2中含有Cu元素;固体1和溶液a混合得到溶液2和固体2,溶液2能溶解氢氧化铝,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溶液2为强碱溶液,溶液2只能是Ba(OH)2;固体1和液体a混合得到溶液2,则a为H2O,且固体1中含有BaO,固体1为氧化物,所以还含有CuO;
根据质量守恒得气体2质量=29.5g-1.8g-23.3g=4.4g,且气体2为无色无味气体,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气体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则气体2为CO2,n(CO2)=$\frac{4.4g}{44g/mol}$=0.1mol,n(CuO)=$\frac{8g}{80g/mol}$=0.1mol、n(BaO)=$\frac{23.3g-8g}{153g/mol}$=0.1mol,n(H2O)=$\frac{1.8g}{18g/mol}$=0.1mol,
乙中Ba、Cu、H、O、C原子个数之比=n(BaO):n(CuO):2n(H2O):[2n(CO2)+n(BaO)+n(CuO)+n(H2O)]:n(CO2)=0.1mol:0.1mol:0.2mol:0.5mol:0.1mol=1:1:2:5:1,其化学式为BaCO3•Cu(OH)2或BaCu(OH)2CO3,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气体1,气体1是含氢量最高的烃,为CH4,根据元素守恒知甲中含有C元素,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C原子守恒得m(C)=0.15mol×12g/mol=1.8g,甲是二元化合物,另一种元素质量为7.2g-1.8g=5.4g,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溶液1为偏铝酸盐,根据元素守恒知,溶液1为NaAlO2,则n(Al)=$\frac{5.4g}{27g/mol}$=0.2mol,C、Al原子个数之比=0.15mol:0.2mol=3:4,则甲为Al4C3
偏铝酸钠和气体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为Al(OH)3,气体2为酸性气体;
固体2和稀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固体2中含有Cu元素;固体1和溶液a混合得到溶液2和固体2,溶液2能溶解氢氧化铝,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溶液2为强碱溶液,溶液2只能是Ba(OH)2;固体1和液体a混合得到溶液2,则a为H2O,且固体1中含有BaO,固体1为氧化物,所以还含有CuO;
根据质量守恒得气体2质量=29.5g-1.8g-23.3g=4.4g,且气体2为无色无味气体,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气体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则气体2为CO2,n(CO2)=$\frac{4.4g}{44g/mol}$=0.1mol,n(CuO)=$\frac{8g}{80g/mol}$=0.1mol、n(BaO)=$\frac{23.3g-8g}{153g/mol}$=0.1mol,n(H2O)=$\frac{1.8g}{18g/mol}$=0.1mol,
乙中Ba、Cu、H、O、C原子个数之比=n(BaO):n(CuO):2n(H2O):[2n(CO2)+n(BaO)+n(CuO)+n(H2O)]:n(CO2)=0.1mol:0.1mol:0.2mol:0.5mol:0.1mol=1:1:2:5:1,其化学式为BaCO3•Cu(OH)2或BaCu(OH)2CO3
(1)通过以上分析知,甲为Al4C3
故答案为:Al4C3
(2)通过以上分析知,乙为BaCO3•Cu(OH)2或BaCu(OH)2CO3
故答案为:BaCO3•Cu(OH)2或BaCu(OH)2CO3
(3)气体1是甲烷、固体2是CuO,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可产生另外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生成的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或CO、固体是Cu或Cu2O,根据元素守恒知还应该生成水,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CH4$\frac{\underline{\;\;△\;\;}}{\;}$4Cu+CO2+2H2O或8CuO+CH4$\frac{\underline{\;\;△\;\;}}{\;}$4Cu2O+CO2+2H2O或3CuO+CH4$\frac{\underline{\;\;△\;\;}}{\;}$3Cu+CO+2H2O或6CuO+CH4$\frac{\underline{\;\;△\;\;}}{\;}$3Cu2O+CO+2H2O,
故答案为:4CuO+CH4$\frac{\underline{\;\;△\;\;}}{\;}$4Cu+CO2+2H2O或8CuO+CH4$\frac{\underline{\;\;△\;\;}}{\;}$4Cu2O+CO2+2H2O或3CuO+CH4$\frac{\underline{\;\;△\;\;}}{\;}$3Cu+CO+2H2O或6CuO+CH4$\frac{\underline{\;\;△\;\;}}{\;}$3Cu2O+CO+2H2O;
(4)气体2是二氧化碳、溶液1为偏铝酸钠,足量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氢根离子和钡离子不反应,所以其检验方法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正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酸式盐.若二者都出现,为二者混合物,
故答案为:CO2+AlO2-+2H2O=Al(OH)3↓+HCO3-;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正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产物中有酸式盐.若二者都出现,为二者混合物.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涉及铝、Cu、Ba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明确偏铝酸盐性质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原子守恒确定物质化学式,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和硫酸铵为主要原料,联合制取金属钛和摩尔盐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生产时需在洗液中加入某种物质A,物质A的化学式Fe.
(2)TiO2+ 转化为Ti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iO2++H2O=TiO2+2H+,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TiO2(s)+2Cl2(g)+2C(s)$\frac{\underline{\;高温\;}}{\;}$TiCl4(g)+2CO(g)
(3)为确定摩尔盐的化学式,进行如下实验:
现称取4.704g新制摩尔盐,溶于水配制成100.00mL溶液,再将该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搅拌,再用足量稀盐酸处理沉淀物,过滤、洗涤和干燥,得白色固体2.796g.
另一份溶液用0.0500 mol•L-1 K2Cr2O7酸性溶液滴定,Cr2O72-被还原为Cr3+,滴定终点时消耗K2Cr2O7溶液的体积为20.00mL.
①25℃时,Ksp(BaSO4)=1.1×10-10,若要使溶液中SO42-沉淀完全(即该离子浓度≤1×10-5mol•L-1).则此时需保持溶液中c(Ba2+)≥1.1×10-5mol•L-1
②确定该摩尔盐的化学式(NH42Fe(SO42•6H2O[或(NH42SO4•FeSO4•6H2O](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4.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中学化学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固体,E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部分产物略去.

(1)写出棕黄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Fe2(SO43、FeCl3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SO2+O2$?_{△}^{催化剂}$2SO3
(3)写出F→H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4Fe2++O2+4H+=4Fe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发布,其中雾霾中的PM2.5属于胶体
B.油脂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C.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CH3CH2OH和CH3OCH3
D.登高山时防晒是为防止强紫外线引起皮肤蛋白质被灼伤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
A.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
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 (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硝酸铅(或硫酸铜)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黑色沉淀,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2)写出半水煤气在铜催化下实现CO变换的反应方程式CO+H2O$→_{△}^{Cu}$CO2+H2
若半水煤气中V(H2):V(CO):V(N2)=9:7:4,经CO变换后的气体中:V(H2):V(N2)=4:1.
(3)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有一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洛液,为测定其溶液组成,采用双指示剂法进行滴定.
步骤:用移液管量取V0mL的该溶液于锥形瓶中,先滴入1-2滴酚酞做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c mol.L-1的标准盐酸溶液VlmL,此时再向溶液中滴入1-2滴甲基橙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又用去V2mL标准盐酸溶液.
第二次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标准液滴入,溶液恰好由黄色变橙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数据处理:通过Vl和V2的相对大小可以定性也可定量判断溶液的组成.
若V1>V2,写出此时的溶质的化学式Na2CO3和NaOH.
若2V1=V2,写出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Na+)>c(HCO3-)>c(CO32-)>c(OH-)>c(H+).
讨论:若V1<V2,在第一次滴定时未用标准盐酸润洗酸式滴定管,第二次滴定前发现并纠正了错误,则Na2CO3 (填化学式)浓度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Ⅰ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
(1)图中瓶Ⅱ的作用是除去吸入空气中的CO2
(2)对实验装置尚有如下A、B、C、D四种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代号)D.
A.在E处增加CaCl2干燥管                       
B.在F处增加CaCl2干燥管
C.在E和F两处增加CaCl2干燥管              
D.不必增加干燥管
(3)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可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CO2被充分吸收.
(4)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Ⅰ溶液增重a g,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b L,该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列出算式):$\frac{\frac{ag}{44g/mol}×22.4L/mol}{bL+\frac{ag}{44g/mol}×22.4L/mol}$.
(5)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把瓶1中的NaOH溶液吸入口中,猛呼时会把瓶II中的NaOH溶液吹出瓶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食盐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HF、H2O、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Li、Na、K、Rb、Cs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C.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D.NaOH、KOH、CsOH碱性依次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