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温度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Ag+
B.0.02 mol•L-1的AgNO3溶液与0.02 mol•L-1的Na2SO4 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C.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3
D.a点表示Ag2SO4的不饱和溶液,蒸发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分析 A.Ag2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为:Ag2SO4(s)?2Ag+(aq)+SO42-(aq),溶液中一定存在Ag+
B.c2(Ag+)×c(SO42-)=1×10-6<ksp,不会生成沉淀;
C.由图象可知,当c(SO42-)=5×10-2mol/L时,c(Ag+)=2×10-2mol/L,则ksp=c2(Ag+)×c(SO42-)=2×10-5
D.加热蒸发时,溶液中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都增大.

解答 解:A.Ag2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为:Ag2SO4(s)?2Ag+(aq)+SO42-(aq),溶解为可逆过程,溶液中一定存在Ag+,故A错误;
B.0.02mol/L的AgNO3溶液与0.02mol/L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c(SO42-)=0.01mol/L时,c(Ag+)=0.01mol/L,c2(Ag+)×c(SO42-)=1×10-6<ksp,不会生成沉淀,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当c(SO42-)=5×10-2mol/L时,c(Ag+)=2×10-2mol/L,则ksp=c2(Ag+)×c(SO42-)=2×10-5,故C错误;
D.加热蒸发时,溶液中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溶度积的计算,并以此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是一定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A.2丁烯B.甲苯C.1丁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2H2(g)+CO(g)?CH3OH(g);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cd(填序号).
a. 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下表所列数据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
K2.0410.2700.012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C{H}_{3}OH)}{{c}^{2}({H}_{2}).c(CO)}$,△H<0(填“>”、“<”或“=”).
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f(填序号).
a.升温  b.加入催化剂  c.增加CO的浓度  d.加入H2加压  e.加入惰性气体加压  f.分离出甲醇
③300℃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frac{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CD(填字母).
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c(H2)/c(CH3OH)减小
④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80%,此时的温度为250℃.以CH3OH表示该过程的反应速率v(CH3OH)=0.08mol/(L•min).
(3)如图表示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H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填“>”、“=”或“<”,下同),A、C两点的化学平衡常数A=C,由状态B到状态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填“升温”或“降温”);
(4)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则CH3OH(l)+O2(g)=CO(g)+2H2O(l)△H=$\frac{b-a-4c}{2}$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正丁醚(C4H9OC4H9)是惰性溶剂,常用作有机合成反应溶剂.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均省略)合成正丁醚.发生的反应为:2CH3CH2CH2CH2OH$→_{135℃}^{浓硫酸}$ C4H9OC4H9+H2O
实验步骤:在一定容积的三劲烧瓶中,加入10.9g(相当13.5mL)正丁醇、2.5mL浓硫酸和几粒沸石,摇匀后,一口装上温度计,温度计插入液面以下,另一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的上端接仪器A.先在分水器内放置1.7mL水,另一口用塞子塞紧.然后将三劲烧瓶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至微沸,进行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水经A后,收集在分水器的下层,上层有机层相积至分水器支管时,即可返回三劲烧瓶.大约经1.5h后,三劲烧瓶中反应液温度可达134-136℃,当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入盛有25mL水的分液漏斗中,经过分离、洗涤后再分离提纯可得正丁醚3.4g.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药品名称性态密度(g/mL)熔点(℃)沸点(℃)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液体0.810-89.8118.0微溶
正丁醚液体0.7689-95.3142不溶于水
备注正丁醇易溶于饱和氯化钙溶液中,而正丁醚微溶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冷凝管.
(2)合成粗产品时,液体试剂加入顺序是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浓硫酸.
(3)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入盛有25mL水的分液漏斗中,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漏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上(填“上”或“下”)层.
(4)本实验中溶液产生的有机副产物是1-丁烯,其与溴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2=CHCH2CH3+Br2→BrCH2CHBrCH2CH3
(5)有机层粗产物依次用12mL水、8mL5%氢氧化钠溶液、8mL水和8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的硫酸;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a(填字母).
a.蒸馏b.过滤c.加入无色CaCl2
(6)本实验所得到的正丁醚产率为35.3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如图1为:

制备过程中还有CH3COOH+AlCl3→CH3COOAlCl2+HCl↑等副反应.
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图2所示:
(I)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g无水AlCl3和30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mL乙酸酐和10mL无水苯的混合液,控制滴加速率,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洗涤、干燥、蒸去苯,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干燥管;装置b的作用:吸收HCl气体.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防止三氯化铝、乙酸酐水解.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可能导致AD.
A.反应太剧烈B.液体太多搅不动C.反应变缓慢D.副产物增多
(4)分离和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否(填“是”或“否”).
(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并洗净备用.萃取时,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经振摇并放气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打开上口玻璃塞,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如图3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C,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丁烯是仅次于乙烯和丙烯的重要石油化工基本原料.目前已开发出丁烷脱氢制丁烯,Pt-Sn分子筛脱氢催化剂(催化剂L-78)是该过程常用的催化剂.
其反应原理为(反应Ⅰ):C4H10(g)?C4H8(g)(丁烯)+H2(g)△H1
副反应为(反应Ⅱ):C4H10(g)?C4H6(g)(丁二烯)+2H2(g)△H2
已知C4H10(g)、C4H8(g)、H2(g)的标准燃烧热(△H)为akJ•mol-1、bkJ•mol-1、ckJ•mol-1,a<b<c<0,且a>b+c.
(1)△H1=(a-b-c)kJ•mol-1:反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对于气体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Ⅱ的KP=$\frac{{p}^{2}({H}_{2})•p({C}_{4}{H}_{6})}{p({C}_{4}{H}_{10})}$.已知△H1<△H2,则随着温度升高,反应C4H8(g)(丁烯)?C4H6(g)(丁二烯)+H2(g)的平衡常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则下列不能判断两反应已同时达到平衡的是A
A.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容器中$\frac{n({H}_{2})}{n({C}_{4}{H}_{10})}$不再变化
C.容器中丁二烯的浓度不再变化
D.容器中C4H8(g)体积分数不变
(4)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体积空速(适宜温度下)、氢烃体积比(适宜温度和体积空速下)对催化剂L-78反应的性能影响,获得图1和表1,2.

①该反应适宜的条件为:2.8-3.0/h-1,(原料体积空速)、3.0-3.6(氢烃体积比)和520-560℃(温度)
②试分析原来体积空速(流速)越大,丁烷转化率越低的原因原料体积空速(流速)越大,与催化剂表面接触的时间越短,参加反应的丁烷越少,同时相同时间内投入的原料增加,转化率越低;
③试分析氢烃体积比越大丁二烯收率越低的原因氢烃体积比越大,使反应Ⅱ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丁二烯收率越低
④在某压强下,将丁烷置于密闭容器中,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丁烷气体的转化率,然后分别在不同压强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丁烷气体的转化率.有关上述过程中丁烷转化率随压强变化趋势图不可能的是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L、M、R、T、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M、T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L与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R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M和T的氧化物是常见的引起酸雨的大气污染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M
T
(1)T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元素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M的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H4NO3
(2)在加热条件下,L的单质与T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L的单质能置换出R的单质,请写出对应的方程式2C+SiO2$\frac{\underline{\;高温\;}}{\;}$Si+2CO↑
(3)下列有关相应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AC(填字母)
A.M的气态氢化物比R的气态氢化物稳定,则非金属性M强于R
B.高温下,L的单质能从R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R,则非金属性L强于R
C.W的核电荷数比T多,原子半径比T小,得电子能力强,则非金属性W强于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若配制500mL 0.2mol/L的稀硫酸:
(1)需要使用质量分数为0.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1)5.4mL.
(2)下面是某学生的操作过程:
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用100mL的量筒量取浓硫酸;
c.将浓硫酸倒入另一个盛有适量蒸馏水的量筒中稀释,并冷却到室温;
d.用玻璃棒引流,将稀释后的硫酸倒入500mL的容量瓶;
e.轻轻摇动容量瓶,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再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cm~2cm;
f.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摇匀;
g.在容量瓶上贴上标签待用.
按照通常的配制要求,指出其中缺少或操作的错误,并补充或改正(有几项填几项,若空格不够可以补加).
①缺少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操作;
②量筒的规格错,应该用10mL的量筒量取浓H2SO4
③不应该在量筒中稀释浓H2SO4,应用烧杯;
④不应该用容量瓶保存溶液,应用细口瓶.;
⑤,.
(3)任何实验都有误差,在你改正后的操作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还可能有量筒的精确度不够高、读数误差、溶质仍有少量残留在烧杯内、室温未必是20℃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离子检验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
B.加入BaCl2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C.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无色刺激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时,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