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Q>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Q
C.Q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
D.X、Y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分析 Q、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Y是金属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X为Na元素;W、Z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的核电荷数是W的2倍,则Z为S,W为O;工业上一般通过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Y的单质,Y为Al;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54,Q的核电荷数为54-8-11-13-16=6,可知Q为C,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上述分析可知,Q为C,W为O,X为Na,Y为Al,Z为S,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X>Y>Z>Q>W,故A正确;
B.非金属性Z>Q,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Q,故B错误;
C.Q和W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的化合物为CO、CO2,故C正确;
D.X、Y和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AlO2,水解导致其水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证明海带中含有碘,有以下步骤:
①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②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③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润湿,放入坩埚中; ④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1)合理的步骤顺序是③①④②
(2)证明含碘的步骤是②,现象是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I?+2H++H2O2=I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现有前 4 周期中的 A、B、C、D、E 五种主族元素.A 的最高价氧化物含 A 质 量分数 40%,A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 是同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 素;D 能形成 BD 型离子化合物,且 B、D 两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 和 D 能形成 CD3 的化合物;C 原子比 E 原子多 1 个电子;B、C、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均可反应 生成盐和水;D 原子比 A 原子多 1 个质子.则;
(1)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用电子式表示 A 和 B 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 和 D 的非金属性强弱Cl2+S2-=2Cl-+S↓
(4)写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和 B、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
(5)DE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
(6)A2D2分子中每一个原子均达到最外层 8e-稳定结构,请写出其电子式和结构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医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NaClO.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进行性质探究和成分测定.

(1)该小组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取B、C、D瓶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表.(已知饱和NaClO溶液pH为1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B瓶C瓶D瓶
实验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褪色变蓝,不褪色立即褪色
实验2:取样,测定溶液的pH3127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3Cl2↑+KCl+3H2O.
②B瓶溶液中H+的主要来源是氯气中的氯化氢.
③C瓶溶液的溶质是NaClO、NaCl、NaOH(填化学式).
④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瓶溶液中石蕊立即褪色的原因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HCO3-消耗H+,使平衡右移,HClO浓度增大.
(2)测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单位:g•L-1)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加足量盐酸酸化,迅速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反应.
Ⅱ.用0.1000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 Na2S2O3溶液.(I2+2S2O32-═2I-+S4O62-
①步骤Ⅰ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反应的原因是防止HClO分解.
②C瓶溶液中NaClO的含量为3.7g•L-1.(保留1位小数.NaClO式量为7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小组选用如图装置,利用反应2NH3+3CuO$\stackrel{△}{→}$N2+3Cu+3H2O,通过测量生成水的质量[m(H2O)]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验中先称取氧化铜的质量[m(CuO)]为a g.

(1)浓氨水滴入生石灰中能制得NH3的原因是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3.H2O?NH4++OH-,生石灰吸收浓氨水中的水放出热量,生成OH-均能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得到氨气.
(2)甲同学按B-A-E-C-D的顺序连接装置,该方案是否可行不可行,理由是C装置将生成的水和多余的氨气一起吸收,无法测量出生成水的质量.
(3)乙同学按B-A-D-E-C的顺序连接装置,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测量的m(H2O)会偏高,理由是装置B生成的氨气有混有水,故m(H2O)会偏高,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可在装置B和A之间增加装置D
(5)若实验中测得m(H2O)=b g,则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frac{18a}{b}$-16.(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6)若CuO中混有Cu,则该实验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人造汽油中的一种烃0.1mol与22.4升标准状况下的氧气(过量)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增重15g,从Na2O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为16.8升(标准状况),求该烃的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kJ/mol.根据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
元素 I1 I2 I3 I4
 X 500 4600 6900 9500
 Y 580 1800 2700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D.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镍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催化剂.某化工厂有含镍催化剂废品(主要成分是镍,杂质是铁、铝单质及其化合物,少量难溶性杂质).某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流程利用含镍催化剂废品制备硫酸镍晶体:

几种难溶碱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沉淀物开始沉淀完全沉淀
Al(OH)33.85.2
Fe(OH)32.73.2
Fe(OH)27.69.7
Ni(OH)27.19.2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①中含金属元素的离子是AlO2-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双氧水的目的2Fe2++H2O2+2H+=2Fe3++2H2O.
双氧水可以用下列物质替代的是A.
A.氧气        B.漂白液        C.氯气        D.硝酸
(3)操作b调节溶液pH范围为3.2≤pH<7.1.
(4)操作a和c需要共同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上述流程中,防止浓缩结晶过程中Ni2+水解的措施是保持溶液呈酸性.
(5)如果加入双氧水量不足或“保温时间较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产品中混有绿矾.操作c的名称: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钛矿工业中的硫酸酸性废水富含Ti、Fe等元素,其综合利用如图下:

已知:TiO2+易水解生成TiO2•nH2O,故TiO2+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l)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
(2)步骤I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Fe+2H+=Fe2++H2
(3)操作a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或过滤、洗涤).
(4)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H2O+CO2↑,该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35℃以下,其目的是避免温度过高碳酸氢铵分解,减少铁离子的水解程度.
(5)已知Kap[Fe(OH)2]=8×10-16.步骤Ⅲ中,FeCO3达到溶解平衡时,若室温下测得溶液的pH为8.5,c(Fe2+)=1×10-5mol/L.判断所得的Fe2CO3中没有(填“有”或“没有”)Fe(OH)2;步骤 IV中,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Fe2O3,除了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向容器中补充适量的空气.
(6)向“富含TiO2+溶液”中加入Na2CO3粉末易得到固体TiO2•nH2O.原理是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TiO2++(n+1)H2O?TiO2•nH2O+2H+,加入的Na2CO3粉末与H+反应,降低了溶液中c(H+),促进水解平衡向生成TiO2•nH2O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