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  )
A.铜丝B.稀硫酸C.NaClD.CO2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融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 解:A.铜丝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是化合物,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中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能导电,氯化钠是电解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在水溶液里,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导致导电,不是二氧化碳自身电离,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欲配制3.6mol/L的H2SO4溶液80mL,探究硫酸的性质.实验室有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可供选用:①25%的硫酸(ρ=1.18g/mL);②98%的硫酸 (ρ=1.8g/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100mL.
(2)本配制实验需所选用硫酸的体积为20.0mL.
(3)取所配硫酸溶液,往其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出现.试回答:如何证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沉淀完全?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继续加入BaCl2溶液,如无白色沉淀产生,则SO42-已沉淀完全,反之,没有沉淀完全.
(4)将所配稀硫酸逐滴加入到Fe(OH)3胶体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得棕黄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5)将标号为②的浓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其质量分数大49%(填“大于”、“小于”、“等于”、“无法确定”).
(6)经探究知 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试用单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实验测得,反应中生成了标准状况下的SO2气体44.8L,则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日常生活、生产中甲烷既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如图1是CH4/H2O体系放氢焓变示意图:则CH4(g)+CO2(g)=2CO(g)+2H2(g)△H=+123.8kJ•mol-1
(2)合成气(CO、H2)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化工基础原料,常被用来合成很多有机物,如甲醇(CH3OH)、二甲醚(CH3OCH3)等.
①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自发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H<0.若容器体积不变,改变下列条件新平衡下甲醇体积分数增大的是D(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充入N2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再充入1mol CO和3mol H2
②二甲醚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一定条件下利用H2、CO合成CH3OCH3.其反应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H}_{3}OC{H}_{3})•c(C{O}_{2})}{{c}^{3}({H}_{2})•{c}^{3}(CO)}$.最近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对CO和H2合成二甲醚具有较好的催化效率.根据如图2判断,催化剂中n(Mn)/n(Cu)约为2.0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③以甲醇为原料是合成二甲醚的又一途径:2CH3OH(g)?CH3OCH3(g)+H2O(g).一定温度下,向2L某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H3OH,10s到达平衡后测得CH3OH 0.04mol,CH3OCH30.08mol,则用甲醇表示反应在1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8mol•L-1•s-1,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CH3OH 0.15mol、CH3OCH30.15mol、和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同学用50mL 0.50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D.若将盐酸体积改为60mL,两次实验所求得中和热不相等
(2)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ABD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3)将一定量的稀氨水、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钡溶液分别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H1>△H2=△H3
(4)若将V1mL1.0mol•L-1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图2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1.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给试管加热
C.
滴加溶液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配制100mL浓度为0.100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
A.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倒入在烧杯里,加入约50mL蒸馏水并搅拌溶解
B.用约30mL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液都倒入容量瓶里
C.将溶液小心倒入容量瓶里              D.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E.用玻璃棒引流将蒸馏水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线1-2cm 处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填写):DACBEGF.
(2)A步操作中需要称取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6g;进行A步操作后,必须冷却到室温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3)此实验配制溶液,除天平、烧杯、玻璃棒外,还需的主要仪器有1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4)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①④⑤(填选项代号)
①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内壁   ②配制前容量瓶内有少量水
③定容时俯视     ④加水时,水的量超过了刻度线
⑤摇匀后立即观察,发现溶液未达刻度线,再用滴管加几滴蒸馏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PH=1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l3+、Fe2+、Ba2+、NO3-B.Na+、K+、HCO3-、Cl-
C.Ag+、Na+、NO3-、Cl-D.NH4+、Fe3+、SO4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一体积为 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
(1)0一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 mol/(L•min),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1.
(2)850℃时,若向该容器中充入1.0mol CO,则平衡向右(填“向左”或“向右”或“不”)移动,若升高温度平衡向左(填“向左”或“向右”或“不”)移动,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e.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A.NOB.N2C.Cl2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