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
A.NH4+ K+ Na+ CO32-  NO3-B.K+  Na+  Fe2+  SO42-  NO3-
C.NH4+  K+  Na+  HCO3-AlO2-D.NH4+  K+  Na+  NO3-  I-

分析 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A.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亚铁离子为有色离子;
C.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都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

解答 解: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溶液中不存在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
A.CO32-与氢离子反应,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满足条件,故A错误;
B.Fe2+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的条件,故B错误;
C.NH4+、HCO3-都与AlO2-反应,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NO3-  I-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满足条件,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 10kg 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 碳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5×105kJ.试写出丁烷(C4H10)燃烧热的热化学方 程式:C4H10(g)+$\frac{13}{2}$O2(g)=4CO2(g)+5H2O(l)△H=-2900kJ/mol.
(2)丁烷 (C4H10)的同分异构体与氯气反应得到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
(3)如图所示,装置Ⅰ为丁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通过装置Ⅱ(电解池)制取金属镁.
①b 电极为正极,a 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C4H10+8H2O-26e-=4CO2+26H+;装置Ⅰ工作后,溶液 pH变小 或“不变”)(填写“变大”“变小”
②电解熔融MgCl2结束后,装置Ⅱ中的石墨d处生成镁,另一产物在石墨c处生 成.则b、c两个电极消耗或生成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4)烯烃A是2‐丁烯(CH3CH=CHCH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 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A 分子中能够共平面的原子 最多为8个,写出A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  )
A.形成lmolH-Cl键放出的能量B.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吸收的能量
C.1molO2形成2mo1O原子吸收的能量D.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18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人类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种数相近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为主族、副族、第Ⅷ族和零族
C.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
D.人们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乙酸、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Cu(OH)2反应
C.纤维素、淀粉的化学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的“文房四宝”展示了悠久的中华文明,其中“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下列关于纤维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烃B.属于糖类C.属于油脂D.属于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工业中很多重要的原料都是来源于石油化工,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丙烯酸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3)①③反应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反应②的方程式CH2=CH2+H2O$→_{加热、加压}^{催化剂}$CH3CH2OH;
②反应④的方程式
③丙烯酸+B        丙烯酸乙酯CH2=CH-COOH+CH3CH2OH$?_{△}^{浓H_{2}SO_{4}}$CH2=CH-COOC2H5+H2O.
(5)丙烯酸(CH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D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聚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氧化反应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丙烯分子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能存储大量电能的铝--空气电池工作原理如图1(电解池是电池的用电器)所示.
(1)电池中加入NaCl的作用是增强溶液导电性.
(2)负极反应式为4Al-12e-=4Al3+,正极反应式为3O2+6H2O+12e-=12OH-
(3)该电池的优点是能存储大量电能,环保、安全,产生铝的化合物是重要化工原料.与燃料电池相比,该电池不足之处是(写出一点即可)该电池需更换铝电极,是一次释放电能的化学反应装置,而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连续由外部供给,是可连续发电的装置;该电池工作产生的 Al2O3[或Al(OH)3]会降低电极放电效率,燃料电池的产物可不断排出,能量转化率超 80%.
图1的电解池中盛有浓度均为 1mol•L-1 的CuSO4和NaCl混合溶液1L,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
(4)a 电极的名称为阴极,电解过程中,a 电极上最先生成的物质是Cu,b 电极最后产生的物质是O2
(5)在图2的坐标中画出该混合溶液 pH 随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曲线(不考虑气体在水中溶解,纵坐标不必标 pH 具体数值).
(6)当转移电子物质的量由 3mol 增至 4mol 时,溶液 pH 变化的原因电解水使 c(H2SO4)增大,溶液pH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①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2)B中含官能团名称羟基;
(3)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