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炔烃还可能是二烯烃和环烯烃
B.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的反应原理相同
C.某烃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侧链全是烷烃基,则该烃必是苯的同系物
D.2-丁炔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分析 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苯的同系物的定义判断即可;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可以是三键、一个双键和一个环,还可以是两个双键,故A正确;
B.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发生加成反应,其褪色的反应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必须相似,即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C正确;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2-丁炔中的甲基相当于取代了乙炔中H的位置,甲基中C原子与乙炔中的两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及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5min时,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mol/(L•min),求:
(1)反应前A和B的物质的量
(2)B的反应速率;
(3)X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合成氨尿素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1)天然气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2和 CO 的化学化学方程式为CH4+H2O$\frac{\underline{\;高温\;}}{\;}$CO+3H2
(2)如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

①若分别用υ  (NH)和υ  (NH)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υA(NH3)<υB (NH3)(填“>”、“<”或“=”).
②在相同温度、当压强由p1变为p3时,合成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NH3(g) 与CO2(g) 经过两步反应生成尿素,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NH3(g) 与CO2(g) 反应生成尿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l)△H=-134 kJ/mol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3所示.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
(4)运输氨时,不能使用铜及其合金制造的管道阀门.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铜在有NH3存在时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NH3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8NH3+O2+2H2O═2Cu(NH342++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molCl2和1molHCl气体相比较,两者的体积关系(  )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还原性强于Cl-
D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则△H1>△H2
C.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D.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 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常见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  )
A.清晨在密林中看到一缕缕的光束
B.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使蛋白质等聚沉,制成可口的豆腐
C.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
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
b>x>0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
(1)用 FeCl3酸性溶液脱除 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2H++S↓.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2Cl--2e-=Cl2↑,Cl2+2Fe2+=2Fe3++2Cl-
(3)由II 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还原性.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
(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
a>x≥c无明显变化有Cl2
c>x≥b无明显变化无Cl2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0.2mol/L.
②与II对比,可得出的结论:ABC
A.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B.电压过小,Cl- 可能不放电
C.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D.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一定仅是由于生成的Cl2将Fe2+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电解水B.实验室制取氢气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红磷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