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可能是炔烃还可能是二烯烃和环烯烃 | |
B. | 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的反应原理相同 | |
C. | 某烃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侧链全是烷烃基,则该烃必是苯的同系物 | |
D. | 2-丁炔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
分析 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
B.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苯的同系物的定义判断即可;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不饱和度为3,可以是三键、一个双键和一个环,还可以是两个双键,故A正确;
B.乙烯既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原理是发生加成反应,其褪色的反应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结构必须相似,即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故C正确;
D.乙炔为直线形分子,2-丁炔中的甲基相当于取代了乙炔中H的位置,甲基中C原子与乙炔中的两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及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
B |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 |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
C |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 Br-还原性强于Cl- |
D |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 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
B. | 已知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则△H1>△H2 | |
C. | 已知2H2(g)+O2(g)=2H2O(g);△H=-483.6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 |
D. | 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 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65kJ的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清晨在密林中看到一缕缕的光束 | |
B. |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使蛋白质等聚沉,制成可口的豆腐 | |
C. | FeCl3溶液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 |
D. | 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微粒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序号 | 电压/V | 阳极现象 | 检验阳极产物 |
Ⅰ | x≥a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 有Fe3+、有Cl2 |
Ⅱ | a>x≥b |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 有Fe3+、无Cl2 |
Ⅲ | b>x>0 | 无明显变化 | 无Fe3+、无Cl2 |
序号 | 电压/V | 阳极现象 | 检验阳极产物 |
Ⅳ | a>x≥c | 无明显变化 | 有Cl2 |
Ⅴ | c>x≥b | 无明显变化 | 无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