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将二氧化硫通入到一定量氯水中
B.图②表示将氨水滴入到一定量氯化铝溶液中
C.图③表示将过量铜粉加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
D.图④表示将稀硫酸滴加到Ba(OH)2溶液中

分析 A.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酸性增强,pH减小;
B.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C.将铜粉加入到浓硝酸中至过量,一开始生成NO2,后来生成NO;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性最弱,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

解答 解:A.SO2+Cl2+2H2O=2HCl+H2SO4,生成物酸性增强,pH减小,故A正确;
B.将氨水滴到氯化铝溶液中至过量,一开始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氢氧化铝沉淀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故B错误;
C.将铜粉加入到浓硝酸中至过量,一开始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当硝酸变为稀硝酸时,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产生气体的速率不同,所以图象符合,故C正确;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二者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性最弱,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应该用C表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题目涉及铝的化合物、氯水、二氧化硫、硝酸等物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钾与盐酸反应最剧烈,铝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铝与盐酸反应产
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上面装置中D装置的作用是为防止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分子马达”的关键组件三蝶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蝶烯是苯的同系物
B.三蝶烯能发生取代反应
C.三蝶烯的一氯代物有6种
D.三蝶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g)?NaNO3(g)+ClNO(g) K1△H<0Ⅰ
2NO(g)+Cl2(g)?2ClNO(g) K1△H<0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NO2(g)+2NaCl(g)?2NaNO3(g)+2NO(g)+Cl2(g)的平衡 常 数K=$\frac{{{K}^{2}}_{1}}{{K}_{2}}$(用K 1、K 2 表示).
(2 )若反应Ⅰ在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NO 2( g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t3~t 4 时刻,NO2(g )的转化率( NO2%)降低的原因是因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容器为绝热容器,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会升高,故再次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会降低.
(3 )若反应Ⅱ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n ( ClNO )=n ( NO )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υ( NO )=υ( ClNO )
(4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Ⅱ达到平衡,当NO和Cl2的比例不同时,对Cl2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都有影响.设NO和Cl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x,平衡时Cl2 的转化率为a,平衡混合物中ClNO的体积分数为y,判断 a、x、y 三者的相互关系,用a和x的代数式表示y,y=$\frac{2a}{x+1-a}$.
(5 )实 验 室 可 用 NaOH 溶 液 吸 收 NO 2,反 应 为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 O.含 0.2molNaOH 的水溶液与 0.2molNO 2 恰好完全反应得 1L溶液 A,溶液 B 为 0.1mol•L-1 的CH 3 COONa 溶液,则两溶液中 c ( NO 3 - )、c ( NO 2- )、c ( CH 3 COO - )由大到小的顺序c(NO3-)>c(NO2-)>c(CH3COO-
(已知 HNO 2 的电离常数 K 3=7.1×10-4 mol•L -1,CH3 COOH 的电离常数K 4=1.7×10-5 mol•L-1 ).常温下,向溶液 B 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比值变大的是a、b、c.
a.$\frac{c({H}^{+})}{c(O{H}^{-})}$b.$\frac{c(O{H}^{-})}{c(C{H}_{3}CO{O}^{-})}$c.$\frac{c(N{a}^{+})}{c(C{H}_{3}CO{O}^{-})}$d.$\frac{c(C{H}_{3}CO{O}^{-})•c({H}^{+})}{c(C{H}_{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序号①~③仪器的名称:①蒸馏烧瓶; ②冷凝管; ③分液漏斗.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③④.(填仪器序号)
(3)如图2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浓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现用该浓硫酸配制500mL 1mol•L-1的稀硫酸.
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胶头滴管  ②烧瓶  ③烧杯  ④玻璃棒  ⑤药匙  ⑥量筒  ⑦托盘天平.
请回答下列问题: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
b.配制稀硫酸时,还缺少的仪器有500ml容量瓶 (写仪器名称).
c.经计算,配制500mL 1mol•L-1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硫酸的体积为27.2 mL.
d.对所配制的稀硫酸进行测定,发现其浓度大于1mol•L-1,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操作可能引起该误差的原因是AB.
A.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进行定容.
B.将稀释后的稀硫酸立即转入容量瓶后,紧接着就进行以后的实验操作.
C.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D.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E.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便补充几滴水至刻度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H=-197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该反应的焓变
B.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
C.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小于500℃时的平衡常数
D.2 mol SO2(g) 和1 mol O2(g)所含的总能量小于2 mol SO3(g) 所含的总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0mL2mol•L-1的氨水中含有NH3•H2O的分子数为0.5NA
B.0.1 mol铁在0.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C.1 L 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为0.5NA
D.t℃时,pH=6 的纯水中含有OH-的个数为10-6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物质X2CO3的饱和溶液V mL,密度为ρg/cm3,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相对分子量为M,溶质的溶解度为s g.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c=$\frac{1000ρ×a%}{M}$×2B.a=$\frac{cMV}{1000}$C.c=$\frac{CM}{200ρ}$D.V×ρ×a%=$\frac{cMV}{1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①IO3-+3HSO3-=3SO42-+3H++I- (慢)②IO3-+5I-+6H+=3I2+3H2O(慢)
③I2+HSO3-+H2O=2I-+SO42-+3H+(快)
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 D:200mL水+50mLA液+50mLC液
溶液 E:225mL水+25mLA液+50mLC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①②.[填①、②、③]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HSO3-.(选填:I-、HSO3-、H+、IO3-
(3)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D(填:D、E)
(4)为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准备三份E液(各30O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 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先变蓝色的是a.(填: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