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A.B.硝酸钾C.氢氧化钠D.纯醋酸

分析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为: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 解:A.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A错误;
B.硝酸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属于强电解质,故C错误;
D.醋酸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属于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为能否完全电离,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Fe的电子排布式和Mg2+的轨道表示式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2)指出配合物K3[Co(CN)6]中的中心离子、配位体及其配位数:Co3+、CN-、6.
(3)判断BCl3分子的空间构型、中心原子成键时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及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平面正三角形、sp2、120°.
(4)若Pt(NH32Cl2分子是平面结构,请画出Pt(NH32Cl2可能的结构简式
(5)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分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过氧化钙(CaO2•8H2O)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供氧剂.
(1)Ca(OH)2悬浊液与H2O2溶液反应可制备CaO2•8H2O.
Ca(OH)2+H2O2+6H2O=Ca02•8H2O,反应时通常加入过量的Ca(OH)2,其目的是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2)向池塘水中加入一定里的Ca02•8H2O后,池塘水中浓度增加的离子有AD(填序号).
A.Ca2+         B.H+          C.CO32-         D.OH-
(3)CaO2在受热时能分解成CaO和O2.如图是测定样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漏斗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加热小试管中的样品时,随着过氧化钙分解,量气瓶内的液面逐渐下降,为防止试管和量气瓶内气体压强过大,可将漏斗下移(填“上提”或“下移”).
(4)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如下:向一定量水样中加入适量MnSO4和碱性KI溶液,生成MnO(O H)2沉淀,密封静置,加入适量稀H2SO4,待MnO(O H)2与I-完全反应生成Mn2+和I2后,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测定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O2$\stackrel{Mn_{2}+}{→}$MnO(OH)2$\stackrel{I-}{→}$I2$\stackrel{S_{2}O_{3}}{→}$S4O${\;}_{6}^{2-}$
①写出O2将Mn2+氧化成MnO(O H)2的离了方程式:O2+2Mn2++4OH-=2MnO(OH)2
②取加过一定量CaO2•8H2O的池塘水样l00.00ml,按上述方注测定水中溶解氧量,消耗0.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13.50ml.计算该水样中的溶解氧(用mg•L-1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明矾溶液具有酸性,可用于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颜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钙是目前常见的熏蒸杀虫剂,都能与水或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膦(PH3),PH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在空气中自燃.卫生安全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PH3计)含量≤0.05mg/kg.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下列方法对粮食中残留磷化物含量进行研究:
【操作流程】安装吸收装置→PH3的产生与吸收→转移KMnO4吸收溶液→亚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实验装置】

C中盛有200g原粮;D、E、F 各盛装1.00mL浓度为1.00×10-3mol/L的KMnO4溶液(H2SO4酸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分液漏斗,以磷化铝为例,写出磷化铝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P+3H2O=Al(OH)3↓+PH3↑.
(2)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紧C装置左右两端的橡皮管,
取下上口活塞,漏斗中加入水,打开下口旋塞,观察到水开始下滴一段时间后,不再连续下滴,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用抽气泵反复抽气的目的是保证生成的PH3全部被酸性KMnO4溶液吸收.
(4)A中盛装KMnO4溶液是为除去空气中可能含有的还原(填“还原”或“氧化”)性气体; B中盛装新制Fe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O2
(5)已知D、E、F中发生同一反应,实验中PH3被氧化成磷酸,写出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PH3+8KMnO4+12H2SO4=5H3PO4+8MnSO4+4K2SO4+12H2O;收集装置D、E、F所得吸收液,并洗涤D、E、F,将吸收液、洗涤液一并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至25mL,用浓度为5×10-4mol/LNa2SO3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4溶液,消耗Na2SO3标准溶液11.00mL,则该原粮中磷化物(以PH3计)的含量为0.085mg/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C(g)+2D(s).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2min后,加压会使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过程中A和B的转化率之比为3:1
D.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0.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的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AlH3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H3+3H2O=Al(OH)3↓+3H2↑.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Mg3N2(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N2+3Cu+3H2O.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混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取样后加H2SO4,如果溶液变蓝,说明产物中含有Cu2O,反之则无Cu2O.(已知:Cu2O+2H+═Cu+Cu2++H2O)
(5)甲与乙之间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AlH3中的H为-1价,NH3中的H为+1价,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