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 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 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下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种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组成化合物XY3,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X的原子序数为: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7( )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下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第一电离能I1是指气态原子X(g)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X+(g)所需的能量.图是部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曲线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认真分析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将Na~Ar之间六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象.
(2)从如图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的变化规律是 .
(3)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C、O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的原因是: .
(4)气态锂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分别为:失去第一电子为519kJ•mol﹣1,失去第二个电子为7 296kJ•mol﹣1,失去第三个电子为11 799kJ•mol﹣1,由此数据分析为何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下3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的是( )
A.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氯化钠和过氧化钠 D.铁和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碳酸钠: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氨气达到饱和后,再不断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过滤得到NaHCO3晶体。
(1)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加热NaHCO3得到纯碱制品,实验室可进行此操作的装置是 。
(3)得到的纯碱制品含有少量NaHCO3和NaCl,设计实验验证样品中各种组分。
试剂和仪器限选用:试管、胶头滴管、过滤装置、Ba(NO3)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稀硝酸。
步骤一:取少量制品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振荡,溶解。往试管中加入 振荡,观察; | 现象: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结论: 。 |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B中,加入 , 振荡,观察; | 现象: ; 结论:样品中含有NaHCO3。 |
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浊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C中, 振荡,观察。 | 现象: ; 结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I制取Fe(OH)2
B.利用Ⅱ装置制取乙烯
C.利用III装置除去Cl2中的HCl
D.利用IV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美国普度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种利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工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只有两种
B.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C.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
D.总反应式为2H2O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天津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新课标2卷精编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和乙醇 B.苯和氯乙烯 C.乙酸和溴乙烷 D.丙烯和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