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碘溶于碘化钾溶液中形成I3-,并建立如下平衡:I3-═I-+I2.实验室可以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平衡时I3-的浓度.
实验原理:为了测定平衡时的c(I3-),可用过量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一起摇动,达平衡后取上层清液用标准的Na2S2O3滴定:2Na2S2O3+I2═2NaI+Na2S4O6
由于溶液中存在I3-═I-+I2的平衡,所以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最终测得的是I2和I3-的总浓度,设为c1,c1═c(I2)+c(I3-);c(I2)的浓度可用相同温度下,测过量碘与水平衡时溶液中碘的浓度代替,设为c2,则c(I2)═c2,c(I3-)═c1-c2
实验内容:
1.用一只干燥的100mL 碘量瓶和一只250mL碘量瓶,分别标上1、2号,用量筒取80mL0.0100mol.L-1KI于1号瓶,取200mL 蒸馏水于2号瓶,并分别加入0.5g过量的碘.
2.将两只碘量瓶塞好塞子,振荡30分钟,静置.
3.分别取上层清液20mL用浓度为c mol/L标准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
4.带入数据计算c(I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原因是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2)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可能的原因是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用c、V1 和V2 表示c(I3-)为${\frac{c{V}_{1}-c{V}_{2}}{40}}_{\;}$mol•L-1
(5)若在测定1号瓶时,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测定的c(I3-)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 (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根据1号瓶消耗的 Na2S2O3溶液,结合方程式计算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根据2号瓶消耗的 Na2S2O3溶液,结合方程式计算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I3-的物质的量,根据c=$\frac{n}{V}$计算;
(5)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结合(4)中c(I3-)表达式判断.

解答 解:(1)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所以标准Na2S2O3溶液应装入碱式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Na2S2O3溶液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显碱性;
(2)由于碘离子具有还原性,而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能氧化碘离子,所以碘量瓶在震荡静置时要塞紧塞子的原因是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3)由于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滴定时向待测液中加入的指示剂是淀粉,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恰好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号瓶消耗V1mL Na2S2O3溶液,由2Na2S2O3+I2=2NaI+Na2S4O6可知,20ml溶液中I2和I3-的总物质的量=$\frac{1}{2}$×V1×10-3L×c mol/L=0.5cV1×10-3 mol;
2号瓶消耗V2mL Na2S2O3溶液,可知20mL溶液中I2的物质的量=$\frac{1}{2}$×V2×10-3L×c mol/L=0.5cV2×10-3 mol,
故c(I3-)=$\frac{0.5c{V}_{1}×1{0}^{-3}mol-0.5c{V}_{2}×10{\;}^{-3m}ol}{20×1{0}^{-3}mol}$=${\frac{c{V}_{1}-c{V}_{2}}{40}}_{\;}$mol/L,
故答案为:${\frac{c{V}_{1}-c{V}_{2}}{40}}_{\;}$;
(5)取上层清液时不小心吸入了少量的I2固体,则1号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增加,由c(I3-)=${\frac{c{V}_{1}-c{V}_{2}}{40}}_{\;}$mol/L,可知,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点评 本题本题以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浓度的测定的有关实验探究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算、碘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等,根据步骤理解测定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羟基氢原子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水         ②乙醇            ③苯酚           ④碳酸.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及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硫能形成分子组成不同的多种单质,其中一种分子组成为S8,它与KOH溶液反应时可得到两种钾盐,其中一种为K2SO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S8+48OH-=24H2O+16S2-+8SO32-
(2)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O2反应时可转化为单质S或者SO2,标准状况下将2.24L H2S与2.24L O2混合于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并引燃,则生成S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待温度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中气体密度是原来的$\frac{64}{3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0.2mol某烃A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试回答下列各题.
(1)烃A的分子式为C6H12
(2)若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的作用下A与H2加成,经测定其加成产物的分子式中含有4个甲基,则烃A可能的结构简式为;比烃A少2个碳原子的同系物有4种同分异构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上述精盐水需耍进行二次精制后才能作为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原料.对盐水进行二次精制的目的是 (  )(选填编号)
A.进一步降低Ca2+,Mg2+的浓度,提高烧碱纯度
B.进一步降低SO42-的浓度,提高烧碱纯度
C.防止杂质离子与碱生成的沉淀堵塞离子交换膜
D.防止溶液酸性或碱性过强,腐蚀离子交换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 2~3 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 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 0.1000mol/L 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变色为止,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结束时的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且30S内不变色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偏高、偏低或 无影响)若滴定过程中滴定管中有液体外漏于锥形瓶外由此造成的测定结果偏高 (偏高、偏低或 无影响)                         
(4)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应用标准液润洗 
(5)若以上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测NaOH 溶液的浓度为$\frac{{V}_{1}+V{\;}_{2}}{500}$mol/L (用V1V2表示)
(6)若滴定终点PH=8,则水电离的【H+】=10-8mol/L,【OH-】=10-8mol/L,Kw=1×1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所对应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⑧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84s2,与其同周期,且基态原子的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是Cr (写出元素符号).
(2)④号与⑦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是MgO>CaO.
(3)①号与③号元素形成的含有18电子的分子为过氧化氢(写出名称),该分子中③号元素的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②、④、⑧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Ni3C(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4)下表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值:
元素符号LiBeBCOFNaAlSiPSCl
电负性1.01.52.02.53.54.00.91.51.82.12.53.1
①通过分析电负性值变化规律,确定N最接近的电负性值范围:2.5<N<3.5.
②推测电负性值与原子半径关系是半径越大,电负性值越小.
③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NH4Cl 固体和Ba(OH)2晶体在常温下混合即可反应,是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的反应热为△H=+566.0kJ/mol
C.含1mol Ba(OH)2的溶液和含1molH2SO4的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D.1mol CH4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性:K>Na>LiB.热稳定性:HI>HCl>HF
C.非金属性:F>O>ND.碱性:NaOH>Mg(OH)2>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