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古铜币上出现铜绿 | B. | 铝制用品表面变暗 | ||
C. | 钢铁生锈 | D. | 冰雪消融 |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古铜币上出现铜绿是铜和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铝制用品表面变暗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钢铁生锈是铁发生电化腐蚀生成了锌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冰雪消融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用明矾水除去铜器上面的铜锈 | |
B. | “玉兔号”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 |
C. | “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
D. | 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O3直接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作用后生成的一种有毒烟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 |
B. | 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 |
C. | 在试管A中应加几块碎瓷片以防止A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生暴沸 | |
D. | 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b中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有香味无色油状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热NaCl晶体 | B. | 用金属钾与NaCl溶液反应 | ||
C. | 电解NaCl溶液 | D. | 电解熔融的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硫酸是强酸:H2SO4=2H++SO42- | |
B. |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2OH-=CO32-+H2O | |
C. | SO2通入水中溶液显酸性:SO2+H2O?H2SO3 | |
D. | H2具有还原性:CuO+H2 $\frac{\underline{\;\;△\;\;}}{\;}$Cu+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汽车尾气是雾霾成因之一,主要有CO、NO | |
B. | 该过程中NO2既是生成物又是反应物 | |
C. | 该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被氧化 | |
D. | 该过程中会有反应:2NO2+4CO$\frac{\underline{\;催化剂\;}}{\;}$4CO2+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质 | 加入试剂的化学式 |
硫酸盐 | BaCl2 |
MgCl2 | NaOH |
CaCl2 | 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实验编号 |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反应温度/℃ | 700 | 700 | 750 |
达平衡时间/min | 40 | 5 | 30 |
n(D)平衡/mol | 1.5 | 1.5 | 1 |
化学平衡常数 | K1 | K2 | K3 |
A. | K3>K2=K1 | |
B. | 实验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 |
C. | 实验Ⅲ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Ⅰ的$\frac{9}{10}$倍 | |
D. | 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1 mol A和1 mol D,平衡不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