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7g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lmol CCl4的体积约为22.4L
C.1mol/L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离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分析 A、求出氢氧根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氢氧根中含10个电子来分析;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C、溶液体积不明确;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

解答 解:A、17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氢氧根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氢氧根中含10NA个电子,故A正确;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体积,故B错误;
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钠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NA个二氧化碳分子即1mol二氧化碳的体积大于22.4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可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B.试管C.圆底烧瓶D.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下利金属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NaB.AlC.Cu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解释或结论
A向某溶液中逐渐通入CO2气体,先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气体,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溶液中存在AlO2-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碳酸溶液.
B某无色晶体加入NaOH浓溶液中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晶体中一定有NH4+
C用蒸馏法能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单质分离出来因为碘易升华,故蒸馏时先分离出来
D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则溶液变为黄色氧化性:H2O2>F e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强碱性溶液中:K+、Mg2+、Cl-、SO42-
B.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K+、Al3+、Cl-、NO3-
C.含有0.1mol•L-1Ca2+的溶液中:Na+、K+、CO32-、Cl-
D.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MnO4-、K+、SO4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25℃、101kPa的条件下,同质量的CH4和A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5:8,则A的摩尔质量为30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加入试剂的顺序为Na2CO3、BaCl2、NaOH、HCl
D.用过滤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Mg3N2是一种在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的离子化合物,室温下为黄绿色固体,遇水发生水解反应,需密封保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N2,并用N2制备Mg3N2

(1)已知饱和NH4Cl溶液与NaNO2晶体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发生倒吸,装置D中所装的试剂名称是浓硫酸,实验开始时,需要排除装置内的氧气,为了达到此目的,在装置C中盛放了酸性FeCl2溶液,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3)实验结束后,取装置E的硬质玻璃管中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把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实验现象为试纸变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2NH3↑+3Mg(OH)2↓.
(4)你认为产物中是否含有未反应的镁,请设计实验证明: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含有未反应的镁;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产物中没有未反应的镁.
(5)写出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Mg+N2$\frac{\underline{\;高温\;}}{\;}$Mg3N2,Mg3N2的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焦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O5):白色粉末,水溶液显酸性,受潮易分解,遇强酸则放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一种化工原料,常用作抗氧化剂.
工业上,常用湿法制作焦亚硫酸钠,湿法制作有三步,其中:
第一步: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调至PH=4.1,得亚硫酸氢钠;
第二步:…
第三步:…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焦亚硫酸钠中S的化合价为+4
(2)第一步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SO2+H2O=2NaHSO3+CO2
(3)焦亚硫酸钠含量测定:取焦亚硫酸钠样品约0.15g,于密封瓶中,加入0.05mol/L碘(I2)滴定液50ml,塞紧,振摇溶解后,加盐酸1ml,用0.1mol/L硫代硫酸钠(Na2S2O3)滴定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VmL.并将滴定结果进行空白对比.
已知: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4.750mg的Na2S2O5
该反应有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3H2O+S2O52-+2I2=2SO42-+4I-+6H+
b:5H2O+S2O32-+4I2=2SO42-+8I-+10H+
①a反应中每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4mol电子;
②滴定至终点时的判定方法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时,蓝色溶液褪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③焦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列式表示,不计算结果):$\frac{(50-8V)×4.750×10{\;}^{-3}g}{0.15g}$×100%;(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Na2S2O5=190)
④由于碘单质在水中溶解度低,因此碘滴定液通常用I2与KI混溶得到碘(KI3)滴定液.取12.7g碘单质和26.6g碘化钾加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定容至1000mL.该碘(KI3)滴定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1;该碘(KI3)滴定液与焦亚硫酸钠反应时具有氧化性(填“氧化”或“还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I=127、K=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