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现有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①硫酸 ②醋酸 ③氢氧化钠 ④氯化铵 ⑤醋酸铵 ⑥硫酸氢铵 ⑦氨水,⑧NaH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④②③①.
(2)④、⑤、⑥、⑦四种溶液中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⑥④⑤⑦.
(3)已知t℃时,Kw=1×10-13,则t℃>25℃(填“>”、“<”或“=”).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H2SO4溶液b L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 $\frac{a}{b}$=9:2.
(4)若将②、③混合后所得溶液 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选填“>”、“<”或“=”)   将②、③混合,若有c(CH3COO-)>c(Na+),则混合液可能呈A(填序号).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5)若将②、③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后,此时溶液中除水分子外的各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CH3COOH)>c(H+)>c(OH-).

分析 (1)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或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2)化学式中铵根离子个数相等的强电解质中,醋酸根离子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较小;
(3)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中c(OH-)=$\frac{1{0}^{-13}}{1{0}^{-11}}$mol/L=0.01mol/L,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L,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混合溶液中c(H+)=$\frac{0.1mol/L×bL-0.01mol/L×aL}{(a+b)L}$=0.01mol/L,据此计算a、b之比;
(4)醋酸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若要显中性,则需醋酸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5)若将②、③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显酸性.

解答 解:(1)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或碱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等浓度的这几种溶液中,NH4Cl促进水电离,H2SO4中氢离子浓度是0.2mol/L、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小于0.1mol/L、Na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所以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④②③①,
故答案为:④②③①;
(2)化学式中铵根离子个数相等的强电解质中,醋酸根离子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较小,所以等浓度的这几种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⑥④⑤⑦,
故答案为:⑥④⑤⑦;
(3)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所以t℃>25℃,在t℃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中c(OH-)=$\frac{1{0}^{-13}}{1{0}^{-11}}$mol/L=0.01mol/L,pH=1的H2SO4溶液中c(H+)=0.1mol/L,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混合溶液中c(H+)=$\frac{0.1mol/L×bL-0.01mol/L×aL}{(a+b)L}$=0.01mol/L,a:b=9:2,
故答案为:>;9:2;
(4)醋酸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若要显中性,则需醋酸过量,已知醋酸与氢氧化钠的浓度相同,所以消耗的醋酸的体积要大,即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若有c(CH3COO-)>c(Na+),由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知,c(OH-)<c(H+),即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5)若将②、③溶液按体积比为2:1混合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除水分子外的各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CH3COOH)>c(H+)>c(OH-);
故答案为:c(CH3COO-)>c(Na+)>c(CH3COOH)>c(H+)>c(OH-).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正确理解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混合溶液pH计算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肉类富含蛋白质,属于碱性食物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D.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于Na、Na2O、NaOH和Na2CO3四种物质,按一定标准划分,将有一种物质和其中三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该物质是(  )
A.NaB.Na2OC.NaOH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要用Na2CO3配制500mL 0.1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应该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5.3g.
②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若实验中有下列情况,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转移液体时部分溅出偏低;
B.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偏低;
C.最终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200mL、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为0.8mol从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50mL,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参数比较及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参数比较解释
A还原性Br->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B半径Na+<Mg2+<Al3+同一周期粒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C酸性H2SO3>H2CO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D沸点HF<HCl<HI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H=akJ•mol-1
3AlCl(g)═2Al(l)+AlCl3(g)△H=b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0.5a+b)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N2(g)+CO2(g)△H=Q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1
01020304050
NO1.000.680.500.500.600.60
N200.160.250.250.300.30
CO200.160.250.250.300.30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32 mol•L-1•min-1,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d(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1:1,则Q<0(填“>”或“<”).
④在绝热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d(填选项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NO(g)的同时消耗nmol CO2(g)
b.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d.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若要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请将选用的试剂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的空白处:

物质(杂质)试剂有关化学方程式
NaHCO3(Na2CO3CO2Na2CO3+H2O+CO2=2NaHCO3
FeCl2(FeCl3Fe2FeCl3+Fe═3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保存在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B.液溴盛放在用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C.氯水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于阴凉处
D.硅酸钠溶液密封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