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
A.BaCl2溶液B.K2SO4溶液C.CuSO4D.NH4NO3溶液

分析 金属钠遇水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NaOH与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Cu(OH)2蓝色沉淀,与NH4NO3溶液反应会生成一水合氨和硝酸钠.

解答 解:A、金属钠先和BaCl2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不反应,即只有气体生成,故A错误;
B、金属钠先和硫酸钾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但是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钾不反应,只有气体生成,故B错误;
C、Na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NaOH与CuSO4溶液反应会生成Cu(OH)2蓝色沉淀,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故C正确;
D、Na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Na+2H2O=2NaOH+H2↑,NaOH与NH4NO3溶液反应会生成一水合氨和硝酸钠,没有沉淀生成,只有气体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关键要知道Na首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主要看NaOH是否与选项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既不与亚硫酸反应又不与SO2反应的是(  )
A.H2SB.O2C.NaOH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质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A?B+C反应中,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4倍,现将反应体系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
A.8倍B.12倍C.24倍D.64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t℃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frac{c(NO)c(S{O}_{3})}{c(N{O}_{2})c(S{O}_{2})}$.恒容时,温度升高,NO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K表达式中,C(SO3)指反应在该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O+SO3?NO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0.1摩尔的 Cu(OH)2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电解是如何进行的?写出电极反应式先是电解硫酸铜和水,再电解水,阳极:4OH--4e-=O2↑+2H2O,阴极:Cu2++2e-=Cu,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废渣,主要成分为SiO2、Al2O3、Fe2O3和C等.实验室模拟工业从粉煤灰提取活性Al2O3,其流程如图:

己知“烧结”过程的产物主要是:NaAlO2、Ca2SiO4、NaFeO2和Na2SiO3
(1)写出“烧结“过程中铝元素转化的化学方碱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2NaAlO2+CO2↑.
(2)操作a为冷却、研磨,其中研磨的目的是提高烧结产物浸出率.
(3)“浸出”过程中,NaFeO2可完全水解,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2-+2H2O=Fe(OH)3↓+OH-
(4)操作b的名称是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
(5)“碳化”时生成沉淀,沉淀的化学式为Al(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实验时,旋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旋塞,发现液体流出缓慢,最终停止,其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打开分液漏斗的上口活塞或分液漏斗上口活塞上的凹槽没有与分液漏斗上的小孔连通,导致无法与外界大气连通.
(3)装置B中的溶液出现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氧化性性.
(4)实验后,测定装置C中溶液呈碱性.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大家有不同意见:①是生成的Na2SO3水解;②是氢氧化钠剩余.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意见成立.选用下列试剂进行实验: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5)另一小组利用装置D进行实验:用注射器向装置D共注入v mL实验室制备SO2的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停止实验.该小组的实验目的是测定实验室空气中SO2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B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单质的晶体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5,A与E同族.
(1)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化合物甲,甲中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共价键甲的电子式为
(3)含C元素的化合物常用作净水剂,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解释净水原因:铝离子发生水解:Al3+﹢3H2OAl(OH)3﹢3H+,生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使之凝聚达到净水目的
(4)如图表示由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O2+2S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5)工业上将干燥的F单质通入E熔融的单质中可制得化合物E2F2,该物质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0.2mol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0.3mol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3S+SO2↑+4HCl.
(6)G为碳元素,其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GE2是一种有恶臭的液体,把它滴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析出硫磺,同时放出CO2,写出配平的化学式方程式5CS2+4KMnO4+6H2SO4=2K2SO4+4MnSO4+10S↓+5CO2↑+6H2O
(7)立方ZnS晶体结构与D的单晶体相似,其晶胞边长为acm,密度为$\frac{4×87}{{a}^{3}{N}_{A}}$g•cm3(只列式不计算,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