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A与NaOH溶液反应,先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B,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气体不再产生时沉淀开始溶解,则气体C为NH3,白色沉淀B为Al(OH)3,A中含NH4+、Al3+,均为10电子的阳离子,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共用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50mol,由Al3++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可知,NH4+、Al3+为1:1,则A中含阴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且与铵根离子、铝离子不反应,则阴离子可为SO42-,则A为NH4Al(SO4)2,据此解答.
解答 解:A与NaOH溶液反应,先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B,后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气体不再产生时沉淀开始溶解,则气体C为NH3,白色沉淀B为Al(OH)3,A中含NH4+、Al3+,均为10电子的阳离子,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共用去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50mol,由Al3++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可知,NH4+、Al3+为1:1,则A中含阴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且与铵根离子、铝离子不反应,则阴离子可为SO42-,则A为NH4Al(SO4)2.
(1)B中金属元素为Al,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
(2)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H4Al(SO4)2,检验A中阴离子的方法为:取少量A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NH4Al(SO4)2;取少量A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
(3)2.370gA的物质的量为$\frac{2.37g}{237g/mol}$=0.01mol,与0.02 mol Ba(OH)2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一水合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 -+Al3++NH4++2SO42-=2BaSO4↓+NH3•H2O+Al(OH)3↓,
故答案为:2Ba2++4OH -+Al3++NH4++2SO42-=2BaSO4↓+NH3•H2O+Al(OH)3↓.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铵根离子、铝离子的检验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阴离子可由电荷守恒分析,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包括:Cu2++2e-═Cu,Ni2++2e-═Ni | |
B. | 电解过程中,阳极减少的质量可能等于阴极增加的质量 | |
C. |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含有Cu、Pb和Pt | |
D. | 若不考虑阳离子的水解,则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热的浓盐酸可以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 | |
B. |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会有一氧化氮生成 | |
C. | 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 |
D. |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转化成红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
B. | 苯酚不慎沾在皮肤上,应马上用NaOH溶液清洗 | |
C. | 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浓硫酸时,应立即用抹布擦拭,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 | |
D. | 误食氯化钡溶液,应立即服用大量硫酸铜溶液解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滤 | B. | 分液 | C. | 萃取 | D. | 蒸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 mol/L的(NH4)2SO4溶液中:c (SO42-)>c (NH4+ )>c (H+)>c (OH-) | |
B. | 0.2 mol/L的Na2CO3溶液中:c (OH-)=c (HCO3-)+c (H+)+c (H2CO3) | |
C. | 0.1 mol/L的NH4Cl溶液与0.05 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其混合溶液中:c (Cl-)>c (NH4+ )>c (Na+ )>c (H+)>c (OH-) | |
D. | c (NH4+)相等的(NH4)2SO4溶液、(NH4)2CO3溶液和NH4C1溶液中:c[(NH4)2SO4]<c[(NH4)2CO3]<c (NH4C1) 第Ⅱ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