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Cl2 与过量乙烷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中含有氯原子的总数为2NA
B.1molC3H8 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1NA
C.1.5g 甲基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和为1.8NA
D.标况下,11.2 L癸烷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6 NA

分析 A、1m含10ol氯气和乙烷反应后,其中的1mol氯原子到了无机产物HCl中;
B、丙烷中含10对共用电子对;
C、求出甲基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甲基中含9个电子和9个质子来分析;
D、标况下癸烷为液态.

解答 解:A、1m含10ol氯气和乙烷反应后,其中的1mol氯原子到了无机产物HCl中,故在生成的有机产物中氯原子为NA个,故A错误;
B、丙烷中含10对共用电子对,故1mol丙烷中含10NA对共用电子对,故B错误;
C、1.5g甲基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甲基中含9个电子和9个质子,故共含18个,则0.1mol甲基中含质子和电子共1.8NA个,故C正确;
D、标况下癸烷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LMQRT
原子半径/nm0.1600.1430.1120.1040.066
主要化合价+2+3+2+6、-2-2
①L元素的名称是镁,R元素的名称是硫.
②能与T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的是BeO、Al2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13d10
B.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是,其最直接的根据是泡利原理
C.下列轨道的能量是按由高到低排列的E5s>E4s>E3d>E2p>E1s
D.焰色反应、激光、霓虹灯光等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气体中,既能用碱石灰干燥,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A.COB.NO2C.SO2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的乙醇溶液中分子总数为0.1NA
B.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含有的电子数为16NA
C.44g乙酸乙酯和丁酸的混合物中共含有碳原子数为2 NA
D.m g丙烯和戊烯的混合物中共用电子对数为$\frac{3m}{1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按要求填空.
(1)在${\;}_{1}^{1}$H,${\;}_{1}^{2}$H,${\;}_{1}^{3}$H,${\;}_{12}^{23}$Mg,${\;}_{\;}^{2412}$Mg,${\;}_{8}^{16}$O,${\;}_{8}^{17}$O,${\;}_{8}^{18}$O中共有3种元素,8种原子,中子数最多的是1224Mg.D2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
(2)写出分子式为 C7H16,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且分子中只有3个甲基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3)写出分子式为 C7H14,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且分子中只有2个甲基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4)如图所示,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4;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少有9个;该分子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等质量的CO和SO2分别装入同温同体积的容器,所含分子数之比16:7,所含氧原子之比8:7,密度之比1:1,压强之比16: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某学生用0.100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cm~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BDCEAF.
(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滴定结果防止将标准液稀释而带来误差(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5)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6)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则其读数为13.60mL.若记录读数时,起始时仰视,终点时俯视,则所测溶液浓度会偏低; 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其余操作正常,则所测溶液浓度会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中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1)请写出实验室制 NH3 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frac{\underline{\;\;△\;\;}}{\;}$2NH3↑+CaCl2+2H2O.
(2)可选用碱石灰作干燥剂得到干燥的氨气.
(3)简述检验氨气的方法用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为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