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C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将TMB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根据A装置增加14.08g可以求出样品中C元素的物质的量,B装置增加3.60g可以求出样品中H元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收集到0.56g氮气可以求出样品中N元素的物质的量,则TMB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就可以求出,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原子个数比计算出分子式,以此解答该题,
(1)仪器a为圆底烧瓶
(2)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连接为制备氧气、干燥氧气、将TMB氧化、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连接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A干扰测定结果;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4)因二氧化碳完全吸收,且生成氮气,没有必要进行尾气处理;
(5)实验后称得装置从用的先后顺序排列质量分别增加3.60g、14.08g,收集到0.56g氮气,则m(H2O)=3.60g,m(CO2)=14.08g,则
n(H2O)=$\frac{3.6g}{18g/mol}$=0.2mol,n(H)=0.4mol,
n(CO2)=$\frac{14.08g}{44g/mol}$=0.32mol,n(C)=0.32mol,
所以n(N)=$\frac{0.56g}{14g/mol}$=0.04mol,
则:n(C):n(H):n(N)=0.32mol:0.4mol:0.04mol=8:10:1,
依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分子式;
(6)设计实验使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如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
解答 解:C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将TMB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根据A装置增加14.08g可以求出样品中C元素的物质的量,B装置增加3.60g可以求出样品中H元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收集到0.56g氮气可以求出样品中N元素的物质的量,则TMB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就可以求出,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原子个数比计算出分子式,以此解答该题,
(1)依据图形和作用可知,仪器a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依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连接为制备氧气、干燥氧气、将TMB氧化、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蒸气、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连接碱石灰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A干扰测定结果,装置连接顺序为:CBDBAA,
故答案为:CBDBAA;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4)因二氧化碳完全吸收,且生成氮气是空气的成分,没有必要进行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不需要;因为碳元素必须燃烧完全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没有有毒气体排放;
(5)实验后称得装置从用的先后顺序排列质量分别增加3.60g、14.08g,收集到0.56g氮气,则m(H2O)=3.60g,m(CO2)=14.08g,则
n(H2O)=$\frac{3.6g}{18g/mol}$=0.2mol,n(H)=0.4mol,
n(CO2)=$\frac{14.08g}{44g/mol}$=0.32mol,n(C)=0.32mol,
所以n(N)=$\frac{0.56g}{14g/mol}$=0.04mol,
则:n(C):n(H):n(N)=0.32mol:0.4mol:0.04mol=8:10:1,
TM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0=240,设分子式为:C8nH10nNn,则有:12×8n+10n+14n=240,解得n=2,所以分子式为C16H20N2,
故答案为:C16H20N2;
(6)设计实验使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将打磨过的镁条点燃后深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集气瓶中有黑色固体生成为碳单质,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故答案为:将打磨过的镁条点燃后深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集气瓶中有黑色固体生成为碳单质,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性质的探究,生成产物的实验验证设计,化学式的计算应用等知识点,主要是测定个成分的实验装置作用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t/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Φ(NO2) | $\frac{1}{3}$ | 0.30 | $\frac{4}{15}$ | $\frac{1}{6}$ | $\frac{1}{15}$ | $\frac{1}{15}$ |
Φ(SO2) | $\frac{2}{3}$ | $\frac{19}{30}$ | 0.60 | 0.50 | 0.40 | 0.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
1,2-二溴乙烷 | 131.4 | 2.18 | 微溶 |
溴 | 58.8 | 3.12 | 微溶 |
乙醇 | 78.5 | 0.79 | 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操作 | 现象和结论 | |
A | 在平衡3KSCN+FeCl3?Fe(SCN)3+3KC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溶液 | 溶液红色变浅,平衡逆向移动 |
B | 向AgI沉淀中滴入KCl溶液 | 有白色沉生成,Ksp(AgCl)<Ksp(AgI) |
C | 把Cl2通入品红溶液中 | 溶液褪色,Cl2具有漂白性 |
D |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 溶液变为黄色,氧化性:H2O2>Fe3+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键;分子间作用力;非极性键 | B. | 氢键;极性键;非极性键 | ||
C. | 氢键;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 D.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非极性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