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Fe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硫酸的浓度可以为98% B.②中试剂可以是氨水或NaOH溶液
C.③中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X一定含有SO2
【知识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C3
【答案解析】 解析: 由转化流程可知,①为Fe与硫酸的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②中与碱反应生成沉淀,③为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然后灼烧得到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混合气体一定含S的氧化物。A.①中硫酸的浓度不能为98%,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能生成硫酸铁,故A错误;B.氨水或NaOH溶液均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沉淀,符合转化,故B正确; C.③为溶液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则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故C正确;D.+6价S元素化合价降低为+4价时,混合气体X一定含有SO2,故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铁的化学性质及物质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及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推断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酸钾溶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12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馄合 ③少量Ca (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
A.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B.原混合酸中H2SO4物质的量为0.4 mol
C.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C段产生氢气
D.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
4Fe2++4Na2O2+6H2O= 4Fe(OH)3↓+O2↑+8N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 Fe2+是还原剂,O2 是还原产物
B、4molNa2O2 在反应中共得到 8NA 的电子
C、Fe(OH)3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每生成 4mol Fe(OH)3 反应过程中共转移电子 6mol
D、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到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再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6分)中学常见单质A、B和甲、乙、丙三种化合物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部分产物未列出)。单质A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甲是两性氧化物。
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A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
(2)写出单质A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利用该反应的原理,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单质A做成的容器可以储存和运输浓硫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5)工业上冶炼下列物质通常不采用电解法的是 。
a.Na b.Mg c.Fe d.Ag
(6)、用铝粉和Fe2O3做铝热反应实验,需要的试剂还有( )
a.KCl b. KClO 3 c. MnO2 d.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油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四氯化碳和液溴 D.用仪器丁密封存放单质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