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02和NH3
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C0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I:2NH3(g)+CO2(g)?NH2COONH 4(s)△H1=akJ.mol-1
反应Ⅱ:NH2COONH 4(s)?CO(NH22(s)+H2O(g))△H2=+72.49kJ.mol-1
总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H3=-86.98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H1=-159.47kJ.mol-1(用具体数据表示).
(2)反应Ⅱ的△S>(填“>”或“<”)0,一般在高温(填“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3)-定温度下在体积为V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I,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BD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2v( NH3)=v(C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4)25℃时,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人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I并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浓度为4.8×10-3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6.1×107(L•mol-13
(5)总反应中影响CO:平衡转化率的因素很多,下图为某特定条件下,不同水碳比$\frac{n({H}_{2}O)}{n(C{O}_{2})}$和温度影响CO2平衡转化率变化的曲线.
①其它条件相同时,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生产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填“提高”或“降低”)水碳比.
②当温度高于190℃后,CO2平衡转化率出现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原因是温度高于190℃时,因为反应Ⅲ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进行,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③不同的氨碳比( $\frac{n(N{H}_{3})}{n(C{O}_{2})}$)对C02的转化率也有影响,若开始以氨碳比等于3进行总反应,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40%,则C0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分析 (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分析;
(2)反应Ⅱ吸热反应,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分析;
(3)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成成分保持不变,反应的某些外部特征也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判断;
(4)平衡常数为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
(5)①不同水碳比$\frac{n({H}_{2}O)}{n(C{O}_{2})}$和温度影响CO2平衡转化率变化的趋势曲线分析可知,
②反应Ⅲ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③总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frac{n(N{H}_{3})}{n(C{O}_{2})}$=3,设起始二氧化碳的浓度为amol/L,则氨的起始浓度为3amol/L,当氨气的转化率为40%时,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6amol/L,据此计算二氧化碳的转化率;

解答 解:(1)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a kJ•mol-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g)△H2=+72.49kJ•mol-1
总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86.98kJ•mol-1
由盖斯定律总反应Ⅲ-反应Ⅱ,得到2NH3(g)+CO2(g)?NH2CO2NH4(s)△H1=a=-159.47kJ•mol-1
故答案为:-159.47;
(2)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g)△H2=+72.49kJ•mol-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S>0,焓变分析可知是吸热反应,△H>0,所以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需要在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高温;
(3)A.反应I中反应物为气体,生成全部为固体,所以在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故A错误;
B.反应I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反应的压强减小,所以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v( NH3)=2v(CO2),故C错误;
D.反应I中,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减小,所以当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BD;
(4)将体积比为2:1的NH3和CO2混合气体充人一个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反应中NH3和CO2的浓度之比为2:1,所以平衡衡时二者浓度之比仍为2:1,所以平衡时二者浓度分别为:c(NH3)=3.2×10-3mol/L,c(CO2)=1.6×10-3mol/L,所以K=$\frac{1}{(3.2×10{\;}^{-3}mol/L){\;}^{2}•(1.6×10{\;}^{-3}mol/L)}$=6.1×107(L•mol-13
故答案为:6.1×107(L•mol-13
(5)①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86.98kJ•mol-1,其他条件相同时,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平衡正向进行,依据图象中的水碳比数据分析判断,生产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水碳比,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降低;
②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86.98kJ•mol-1,是放热反应,升温高于190°C,依据图象分析可知,二氧化碳转化率减小,因为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
故答案为:温度高于190℃时,因为反应Ⅲ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进行,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③总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g),$\frac{n(N{H}_{3})}{n(C{O}_{2})}$=3,设起始二氧化碳的浓度为amol/L,则氨的起始浓度为3amol/L,当氨气的转化率为40%时,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6amol/L,所以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frac{0.6amol/L}{6amol/L}$×100%=60%,
故答案为:6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平衡常数,图象分析,掌握基础知识,推断物质结构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他们分别是氯化钠、氯化铯、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黑点可表示不同或相同的粒子).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D(填编号字母,下同),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2)其中代表石墨的是E,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2个;
(3)其中表示氯化钠的是A,每个钠离子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钠离子有12个;
(4)代表氯化铯的是C,每个铯离子与8个氯离子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B,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与12个二氧化碳分子紧邻;
(6)由Mg、C、Ni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晶体,晶胞如图2所示.Mg位于C和Ni原子紧密堆积所形成的空隙当中.与一个Ni原子距离最近的Ni原子的数目为8,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i3C.若该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g、C、Ni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pm、r2pm、r3pm,则该晶体的密度表达式为$\frac{1{0}^{30}M}{2\sqrt{2}({r}_{2}+{r}_{3})^{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常温下,下列各环境下的离子组合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中性溶液中:Mg2+、Fe3+、SO42-、Cl-
B.水电离出的c(OH-)=10-10mol•L-1:Al3+、NH4+、Ca2+、NO3-
C.c(H+)=10-14 mol•L-1 的溶液中:Na+、AlO2-、S2-、SO32-
D.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Fe3+、I-、NO3-、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反应3A(g)+B(g)→2C(g),若2min内A由1.2mol/L变为0.6mol/L则:v(A)=0.3mol/(L.min),v(B)=0.1mol/(L.min),v(C)=0.2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
(3)验证滤液B含Fe3+,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KSCN(填试剂名称)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
(4)写出D生成E的离子方程式AlO2-+2H2O+CO2═Al(OH)3↓+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只要流程如图1所示,尾气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请根据上述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N2和H2,其中N2以空气为原料制取,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法.H2可用等物质的量的水和天然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制取,其化学方程式为CH4+H2O(g) CO+3H2. 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的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反应CO(g)+H2O(g)?CO2(g)+H2(g)来实现.己知11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4,若要使CO的转化率超过80%,则起始物中c(H2O):c(CO)不低于5.8:1.
(2)在合成氨的设备(合成塔)中,使用热交换器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往吸收塔通入过量空气的原因是可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成HNO3
(3)利用石灰乳来除去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已知NO和NO2按1:1通入碱液中生成亚硝酸盐.工艺流程2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使尾气中NO、NO2被充分吸收;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填化学式).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4)工业上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产生NOx,也可以用NH3在高温下催化还原法消除NOx对空气的污染.写出NH3与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xNH3+6NOx6xH2O+(2x+3)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机物A~J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①B、D的核磁共振氢谱均有四种不同强度的吸收峰

请回答:
(1)B的名称(系统命名)为4,5-二甲基环己烯;C的结构简式为
(2)G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醛基;A→B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3)为检验D中的官能团,所用的试剂包括NaOH水溶液及硝酸、硝酸银溶液.
(4)H+I→J的化学方程式为n+n HOCH2CH2OH$→_{△}^{浓硫酸}$+(2n-1)H2O.
(5)E的同分异构体K能发生化学反应:,则K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任意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a是第二周期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既是a原子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又是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b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
C.化合物ac2中含有离子键
D.氧元素分别与a、b形成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清理路面积雪人们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 XY2含有54mol电子.
(1)X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IIA族,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CaCl2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D与E能形成一种结构类似于CO2的三原子分子,且每个原子均达到了8e-稳定结构,电子式为
(3)W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Z是第三周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的单质在W的常见单质中加热时生成的产物的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