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0.5mol/L的NaOH溶液225mL
(1)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冷却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摇匀
第⑦步实验的操作是:继续向容量瓶注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滴加到凹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该步所配溶液体积为250mL.
(2)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27.4gg,完成本实验应称5.0gNaOH.

(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漏.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④(填写序号)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标线
⑤定容时仰视标线
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分析 (1)实验室没有225mL的容量瓶;
(2)天平称量的问题,先看图中称量方式是否是左物右码,如果不是,质量为砝码减游码,再据图读数;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3)容量瓶带有活塞,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为防止漏水,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根据c=分析判断.

解答 解:(1)实验室没有225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250 mL容量瓶,所以所配溶液体积为250mL;
故答案为:250;
(2)先看图中称量方式是左码右物,所称物品质量为砝码-游码,再据图读数,砝码20、10共30g,游码2.6g,所以烧杯质量为10+20-2.6=27.4g;配制0.5mol/L的NaOH溶液225mL,应选择250mL容量瓶,秤取溶质的质量为:0.5mol/L×0.25L×40g/mol=5.0g;
故答案为:27.4;5.0;
(3)容量瓶带有活塞,使用过程中需要上下颠倒,为防止漏水,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
故答案为:检漏;
(4)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部分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不选;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选;
⑤定容时仰视标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⑥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不选;
故答案为: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步骤、仪器和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误差分析方法,注意容量瓶、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mL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1NaCl溶液B.75mL1mol•L-1CaCl2溶液
C.150mL1mol•L-1KCl溶液D.75mL1mol•L-1AlCl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烧碱--NaOHB.小苏打--Na2SO4C.熟石灰--CaCl2D.明矾--Al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工业上常使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在电解精炼铜时(  )
A.粗铜接电源负极
B.纯铜作阳极
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
D.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中通过电子为0.08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
A.v(NH3)=0.1 mol/(L•min)B.v (N2)=0.6 mol/(L•min)
C.v (N2)=0.02mol/(L•s)D.v (H2)=0.3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如下几种阴阳离子:
阳离子Al3+、Fe2+、Ba2+、Na+、NH4+
阴离子Cl-、CO32-、SO42-、NO3-、I-
现对该溶液样品进行以下研究:
Ⅰ.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Ⅱ.若向Ⅰ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若向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最终溶液无沉淀生成;
Ⅳ.向Ⅲ所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Al3+、NH4+,一定不存在的离子为Fe2+、Ba2+、CO32-
(2)检验溶液中可能还存在的阳离子的方法为用洁净铂丝蘸取原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存在Na+,若不出现黄色,则不存在Na+
(3)写出实验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I-+2NO3-+8H+=2NO↑+3I2+4H2O.
(4)写出实验Ⅳ中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对下列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判断合理的是(  )
A.Fe(NO3x中的x为3
B.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NO,就有0.5 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药品和实验装置测定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实验药品:7.8g镁铝合金,100ml a mol/L稀硫酸,250ml 5mol/LNaOH.
实验步骤:
 ①将7.8g镁铝合金与100ml a mol/L稀硫酸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至反应完毕,并收集生成的全部气体.
②向b内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250ml 5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混合,当氢氧化钠溶液加至180ml时生成的沉淀量最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实验步骤①中,为了使实验测量更准确,反应物稀硫酸(填“镁铝合金”或“稀硫酸”)应保证过量;反应结束后,读取量筒所呈现的数据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是:一是要冷却到室温,二是要调整量筒液面与广口瓶液面相平,三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实验步骤②中,当b内混合液中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生成的沉淀量最大时,此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Na2SO4
(4)在“a mol/L稀硫酸”中的a的值为4.5.
(5)经正确读数方法读取,实验步骤①得到的气体为8.96L(标准状况下),则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30.8%.(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iO2$\stackrel{HCl(ap)}{→}$SiCl4$\stackrel{H_{2}}{→}$Si
B.FeS2$→_{灼烧}^{O_{2}}$SO3$\stackrel{H_{2}O}{→}$H2SO4
C.N2$→_{高温、高压、催化剂}^{H_{2}}$NH3$\stackrel{HCl(aq)}{→}$NH4Cl(aq)
D.MgCO3$\stackrel{HCl(aq)}{→}$MgCl2(aq)$\stackrel{电解}{→}$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