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常会看到烧瓶中液体变黑,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等杂质.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证明乙烯中混有CO2、SO2并验证乙烯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乙烯的发生装置.图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水银球部分没有插入液面以下,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爆沸.
(2)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SO2,可将混合合气体直接通入C(填代号,下同)装置;若要检验,A中所得气体含有CH2=CH2,可将混合气体先通入B装置,然后通入D装置.
(3)小明将从A出来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B、E、D、E,发现D前面的石灰水中无明显变化、D后面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对出现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合理猜想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CO2
(4)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分析 (1)温度计的位置取决于所测量的物质;乙醇沸点低,加热容易产生爆沸;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依据乙烯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乙烯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解答;
依据乙烯具有还原性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二氧化硫不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的性质解答;
(3)D前面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乙醇碳化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被氢氧化钠吸收,D后面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混合气体通入到酸性的高锰酸钾中发生反应产生了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合乙烯的结构特点分析解答;
(4)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到170℃,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浓硫酸和乙醇制取乙烯时,应严格控制反应物乙醇浓硫酸混合液的温度在170度,所以温度计测量的是混合液的稳定,温度计水银球部分没有插入液面以下;乙醇沸点低,加热时容易发生爆沸,加热碎瓷片可以防止爆沸,
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部分没有插入液面以下;防爆沸;
(2)若A中所得气体含有SO2,则通到盛有品红溶液的C中,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将混合气体先通入B,用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然后通入盛有酸性的高锰酸钾的D装置,若高锰酸钾褪色则可证明乙烯的存在,
故答案为:C;D;
(3)D前面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乙醇碳化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被氢氧化钠吸收,D后面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混合气体通入到酸性的高锰酸钾中发生反应产生了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乙烯含有不饱和键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故答案为: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CO2
(4)实验室中通过乙醇的消去反应制取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故答案为: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乙醇发生消去反应原理及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试题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明确各种气体的性质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已知各破坏1mol N≡N键、H-H键和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计算1mol N2(g)和3mol H2(g)完全转化为NH3(g)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92KJB.放出92kJC.吸收184kJD.放出184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25℃时,在25mL 0.1mol•L-1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 -1的CH3COOH溶液,溶液的pH与醋酸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点的横坐标a>12.5
B.C点时溶液中有:c(CH3COO-)>c(Na+)>c(H+)>c(OH-
C.D点时溶液中有:c(CH3COO-)+c(CH3COOH)=2c(Na+
D.曲线上A、B间的任意一点,溶液中都有:c(CH3COO-)>c(Na+)>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乙烯、苯和溴乙烷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1)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反应:CH2=CH2+H2O$\stackrel{催化剂}{→}$CH3-CH2-OH,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2)乙烯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烯:nCH2═CH2$\stackrel{催化剂}{→}$;反应类型:加聚反应.
(3)苯和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反应:C6H6+Br2$\stackrel{铁}{→}$C6H5Br+HBr,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4)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CH3CH2Br+NaOH$→_{△}^{醇}$CH2=CH2↑+NaBr+H2O,反应类型: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Na[Al(OH)4]向溶液中持续通入一种气体,开始时产生沉淀,随后沉淀又逐渐溶解,该气体是(  )
A.HClB.CO2C.NH3D.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无色晶体,常见的两种制备方法为2NaNH2+N2O=NaN3+NaOH+NH3,3NaNH2+NaNO3=NaN3+3NaOH+NH3↑.
回答下列问题:
(1)氮所在的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Li.
(2)基态氮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图为
(3)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2O(写出一种).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氨基化钠(NaNH2)和叠氮化钠(NaN3)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叠氮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3-+H2O$\stackrel{.}{?}$HN3+OH-
(5)N2O沸点(-88.49℃)比NH3沸点(-33.34℃)低,其主要原因是N2O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氢键作用较强.
(6)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为6NaN3+Fe2O3$\frac{\underline{\;撞击\;}}{\;}$3Na2O+2Fe+9N2↑.
①氮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②铁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③铁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晶胞边长为a cm,该铁晶体密度为$\frac{112}{{N}_{A}•{a}^{3}}$g•cm-3(用含a、NA的表达式表示,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原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等都属于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下列八种化学符号:
${\;}_{1}^{1}$H、${\;}_{1}^{2}$H、${\;}_{6}^{14}$C、${\;}_{3}^{6}$Li、${\;}_{11}^{23}$Na、${\;}_{7}^{14}$N、${\;}_{3}^{7}$Li、${\;}_{12}^{24}$Mg
(1)涉及的核素共有8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36Li、37Li或11H、12H;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为同位素的是614C、714N;
(4)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的是1123Na;1224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短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ⅦA族
B.生成的盐含有的化学键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C.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有:-1、0、+1、+3、+5、+7等
D.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PH3、H2S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u2O可用于制作船底防污漆,某学习小组探究制备Cu2O的方法.
【查阅资料】
①CuSO4与Na2SO3溶液混合可制备Cu2O.
②Cu2O为砖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生成Cu2+和Cu.
③Cu2O和Cu(SO323-可以相互转化
(1)配制0.25mol•L-1CuSO4溶液和0.25mol•L-1 Na2SO3溶液.测得CuSO4溶液pH=4,Na2SO3溶液pH=9.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SO4溶液pH=4的原因Cu2++2H2O?Cu(OH)2+2H+

(2)完成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制Cu2O的离子方程式:
□Cu2++□SO32-+□2H2O   $\frac{\underline{\;\;△\;\;}}{\;}$□Cu2O↓+□SO42-+□HSO3-
【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

i 有黄色沉淀出现,随着 Na2SO3溶液的滴入,沉淀增加,当加到5mL时,溶液的蓝色消失.
ii 将试管加热,黄色沉淀变为砖红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iii在加热条件下,继续滴入Na2SO3溶液,砖红色沉淀减少,当1加到10mL时,沉淀完全溶解,得无色溶液.
(3)证明 ii中砖红色沉淀是Cu2O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砖红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4)经检验 i中黄色沉淀含有Cu2SO3,ii中沉淀由黄色变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Cu2SO3═Cu2O+SO2↑.
(5)iii中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Cu2O转化得无色Cu(SO323-
(6)在加热条件下,若向2mL 0.25mol•L-1Na2SO3溶液中滴加0.25mol•L-1CuSO4溶液至
过量,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7)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制备Cu2O,应控制的条件是
反应温度、CuSO4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