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浮在水面上;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小球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全部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

由于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浮在水面,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金属钠熔化成小球,由于产生了碱,所以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广州三模)根据Mg与CO2的反应推测,Na也能在CO2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C、Na2O和Na2CO3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实验探究.

实验I:操作步骤为:
①按图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并往各装置中加入试剂;
②打开装置a上活塞一段时间;
③点燃d处酒精灯,使CO2与Na充分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使双通管冷却.
(1)装置b中装有
饱和NaHCO3
饱和NaHCO3
溶液.
(2)步骤②中,当观察到
e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e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
时,才能进入步骤③.
实验Ⅱ:探究反应产物及反应机理.取反应后双通管中固体物质29.2g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足量的水并过滤、洗涤,得到1.8g滤渣(干燥);
②将滤液加水稀释配成250mL的溶液;
③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将生成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得固体质量为3.94g.
④另取25.00mL步骤②的溶液,滴加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用3.0mol?L-1盐酸滴定,消耗盐酸体积为20.00mL.
(3)步骤②中固体溶于水后过滤,不溶物必须经过洗涤,洗涤的具体操作是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纸漏斗中,至刚好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滤出,重复上述操作2~3次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纸漏斗中,至刚好浸没沉淀,静置待水滤出,重复上述操作2~3次

(4)通过实验数据分析29.2g残留固体中,含有哪几种固体?
C、Na2O和Na2CO3
C、Na2O和Na2CO3
.其中
Na2CO3
Na2CO3
固体最大,为
21.2
21.2
g
(5)该探究条件下,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Na+7CO2
  △  
.
 
3C+2Na2O+4Na2CO3
12Na+7CO2
  △  
.
 
3C+2Na2O+4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常温下,0.1mol/L的醋酸和0.1mol/L的盐酸各100mL,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前者
=
=
后者(填“<”“>”或“=”).
(2)常温下,0.1mol/L的醋酸和pH=1的醋酸各100mL,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产生的气体前者比后者
(填“多”或“少”).
(3)在25℃条件下将pH=3的醋酸稀释100倍,稀释后溶液的pH为(填选项字母,下同)
C
C

A.5   B.7   C.3~5之间   D.5~7之间
(4)25℃时,向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当晶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将
A
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常温下,向0.1mol/L的H2SO4中加入足量的锌粒,若想减慢H2产生的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体积,可以向硫酸溶液中加入
BD
BD
试剂.
A.碳酸钠晶体    B.醋酸钠晶体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水
(6)常温下,将0.010mol 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溶液中n(CH3COO-)+n(OH-)-n(H+)=
0.006
0.006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
案经老师批准后进行试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方案4、5盐酸浓度因记
录表中数据模糊,分别用a、b表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4,镁条与amol/L的盐酸反应
5,铝条与bmol/L的盐酸反应
6,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I.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
I I.放出无色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
III.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
IV.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
V.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VI.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为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2)请比较a、b的大小关系(选择“>”、“<”、“=”填空):a
=
=
b
(3)完成实验方案3除需要烧杯、小刀、玻璃片、胶头滴管等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镊子
镊子

(4)请根据记录表填写实验现象序号对应的实验方案编号:
I
3
3
I I
1
1
III
5
5
IV
4
4

(5)请分别写出下列实验方案中各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方案2:
H2S+Cl2=2H++2Cl-+S↓
H2S+Cl2=2H++2Cl-+S↓

实验方案3: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6)该实验结论是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模拟题 题型:实验题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某些元素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该兴趣小组选择的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稀盐酸、酚酞溶液等。
(1)根据上述实验仪器和试剂,该兴趣小组要进行实验探究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2)在探究上述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应该在________(填“试管”或“烧杯”)中进行反应,为了切实保证不出危险,还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滴入1 mL酚酞试剂,但实验时(包括实验后),发现只有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显红色,于是有位 同学得出结论:钠、镁、铝中只有钠能与水反应。你觉得这个结论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还利用水这种“试剂”来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你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组中的另外一位同学设计实验用酸来探究这些金属的金属性,但老师删掉了该同学设计的酸与钠反 应的实验,你觉得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稀盐酸,然后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镁片,另外一支试管中加入2片铝片,反应开始的时候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过该同学操作时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了两块质量较大的铝条,他观察到随着反应的进行,铝与酸的反应越来越快,直至最后反应几乎呈沸腾状态,请你推测铝与盐酸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该小组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是某同学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下列各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B.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物质 

C.胶体: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nm ~ 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D.物质的量:衡量物质微粒个数的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