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实验室用如图的仪器药品制取氯化铁粉末,已知氯化铁粉末很容易吸水生成结晶水化合物FeCl3+6H2O=FeCl3•6H2O,

(1)按照气体流向从左到右顺序连接仪器应是(填仪器接口顺序)
①接⑨,⑧接⑥,⑦接②,③接④
(2)烧瓶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3)容器D的作用是干燥Cl2,容器E的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
(4)A、B中的酒精灯应先点燃A处(填“A”或“B”)的酒精灯,理由是首先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5)这套实验装置是否完整?否(填“是”或“否”),若不完整还须补充⑤后缺少尾气吸收装置(若第一问填“是”,则此问不需要作答).

分析 (1)实验室制备无水氯化铁,需要先制取氯气,用A装置,根据题意E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用于干燥氯气,由于无水氯化铁遇潮湿空气极易吸水生成FeCl3•nH2O,所以C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同时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使装置中充满氯气,再点燃B处的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铁与氧气发生反应;根据实验原理和目的及各装置的作用决定仪器排列组装顺序;
(2)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据此解答;
(3)容器D中装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起干燥作用;容器E中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能洗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A处是制取氯气,B处是氯气和铁反应,所以先点A,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5)氯气有毒,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应该用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 解:(1)用A 装置制备氯气①,气体分别通入E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接⑨,⑧和D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接⑥,⑦,除杂干燥后和B装置中的铁反应接②,装置C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故答案为:⑨⑧⑥⑦②③④;
(2)烧瓶A中反应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反应本质为二氧化锰和氯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B中反应是铁和氯气的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铁,化学方程式为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故答案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3Cl2+2Fe$\frac{\underline{\;\;△\;\;}}{\;}$2FeCl3
(3)容器D中装有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氯气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容器E中是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干燥Cl2;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杂质;
(4)A处是制取氯气,B处是氯气和铁反应,所以先点A,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A;首先使制取的Cl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5)氯气有毒,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空,所以这套实验装置不完整,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所以⑤后可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装置作补充,
故答案为:否;⑤后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点评 本题以制取氯化铁粉末为载体,考查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关键理清实验原理和目的及各装置的作用.题目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其中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一定都降低
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
③pH相等的三种溶液:a.CH3COONa;b.NaHCO3;c.NaOH.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c、b、a
④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7,则c(Na+)=2c(SO42-
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三者关系为Ka•Kh=Kw
⑥甲、乙两溶液都是强电解质,已知甲溶液的pH是乙溶液pH的两倍,则甲、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pH可能等于7.
A.③⑤⑥B.③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蔗糖晶体中滴2~3滴水,再滴入适量的浓硫酸.发现加水处立即变黑,黑色区不断扩大,最后变成一块疏松的焦炭,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该实验中浓硫酸表现的性质有(  )
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②高沸点难挥发 ③酸性 ④强氧化性 ⑤吸水性 ⑥脱水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试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应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蒸馏实验不一定使用温度计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D.过滤(如图)时,可将悬浊液从烧杯直接倒入漏斗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实验室中有一瓶氯化钾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和物,通过下面的实验可确定该混和物中氯化钾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也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列空白.

(1)调整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帽向(填左、右)右旋动.
(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 g的表面皿,为了准确称取W g样品.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W+Y)g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样品,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图1所示),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小心加入药品,使指针指向刻度中央.

(3)加入的A是K2CO3,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澄清溶液少许,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无色气体生成.
(4)过滤时,某学生的操作如图2,请用文字说明图中的错误是玻璃棒没有靠三层滤纸一侧和漏斗末端尖嘴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写两处即可).
(5)滤液中加入的B物质是稀盐酸.应该加入过量的B物质,理由是为防止引入碳酸钾杂质.
(6)为了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在最后几滴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表示沉淀已洗净.
(7)得到的固体C是CaCO3
(8)该混和物中氯化钾与氯化钙质量比的计算式是$\frac{100W-111{W}_{2}}{111{W}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工业接触法制硫酸没有涉及的设备是(  )
A.沸腾炉B.接触室C.高炉D.吸收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煮沸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丙;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frac{\underline{\;\;△\;\;}}{\;}$Fe(OH)3(胶体)+3HCl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电泳.
②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产生的现象是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溶解变为黄色溶液.
(3)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渗析,要保证全部的杂质分子和离子完全除去,实验中必须多次更换水或放入流动水中,直至检验不到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探究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2)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实验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是Na>Mg>Al.
(4)请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的上述实验结论: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个1L的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下述反应:2A(g)+B(g)?3C(g)+D(s).平衡时,C的浓度为1.2mol/L.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mol/L,下列组合能达到的是(  )
A.6molC+xmolD(x>0.6)
B.1molA+0.5molB+1.5molC+xmolD(x>0.1)
C.3molA+1.5molB+x molD(x≥0)
D.1molA+0.5molB+3molC+xmolD(x>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