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Fe3+和I-在水溶液中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
(1)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填“增大”“减慢”或“不变”),v(正)>v(逆)填“>”“<”或“=”).
(2)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Fe3+、I-的浓度关系为v=kcm(I-)•cn(Fe3+)(k为常数).
c(I-)/mol•L-1c(Fe3+)/mol•L-1v/mol•L-1•s-1
0.200.800.032k
0.600.400.144k
0.800.200.128k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在v=kcm(I-)•cn (Fe3+)中,m、n的值为C
A.m=1、n=1  B.m=1、n=2    C.m=2、n=1  D.m=2、n=2
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填“>”“<”或“=”)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分析 (1)加入CCl4萃取了I2,减小了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得v(正)>v(逆),导致平衡向右移动;
(2)将表中的三组数据代入公式v=k[c(I-)]m•[c(Fe3+)]n得m和n的值.

解答 解:(1)加入CCl4萃取了I2,减小了生成物浓度,反应速率降低,从而使得v(正)>v(逆),导致平衡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减慢;>;
(2)将表中的三组数据代入公式v=k[c(I-)]m•[c(Fe3+)]n
得0.20m×0.80n=0.032K,
0.60m×0.40n=0.144K,
0.80m×0.20n=0.128K,
解之得:m=2,n=1,
所以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
故答案为:C;大于.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了化学平衡常数、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注意对表格中数据的处理,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是原子,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般包括非金属氢化物如H2O,非金属氧化物如CO2,含氧酸如H2SO4,个别盐如AlCl 3和大部分有机化合物如乙醇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新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律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
C.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数一定相同
D.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于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填写计算结果:
(1)含6.02×1022个分子的CO中,n(CO)=0.1mol.
(2)2mol H2SO4的m(H2SO4)=196g.
(3)7g N2在标准状况下的V(N2)=5.6L.
(4)5L 2mol/L 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m(NaOH)=400 g.
(5)19g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Cl-,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各组中的四种物质,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
A.淀粉溶液、乙醇、苯、四氯化碳B.乙烯、乙烷、乙炔、丙烯
C.甲酸、乙醛、乙醇、乙酸D.苯酚、溴苯、苯、甲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已知有机物分子中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会自动脱水:

醇的催化氧化是醇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下受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 $→_{△}^{Cu或Ag}$2CH3CHO+2H2O;
(2)有人提出了醇催化氧化的两种可能过程:
①去氢氧化:
②加氧氧化:(在方框中填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说明加氧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碳的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同时碳的单质、化合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1)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l)△H1=-128.5kJ•mol-1
已知:CO(g)+$\frac{1}{2}$O2(g)=CO2(g)△H2=-283kJ•mol-1
H2(g)+$\frac{1}{2}$O2(g)=H2O(l)△H3=-285.8kJ•mol-1
则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甲醇的燃烧热应为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26.1 kJ•mol-1
(2)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了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

①CO和O生成CO2是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作用下O与CO中的C逐渐靠近,最终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属于极性键(或共价键).
②结合已有知识和该反应过程,我们该如何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中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这一观点?参加反应的分子中,可能是部分分子破裂成为原子.
(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C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550℃时的V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5℃时的V,T℃时,若向平衡体系内充入惰性气体,化学平衡将正向移动(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某同学是如何从图中数据,分析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温度越高时,产物CO的体积分数越大.
②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
③若反应时的压强为akPa,已知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800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12.4ak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常温下,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的方案分别是:
甲:用pH试纸测定0.1moI/L HA溶液的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分别取pH=l的HA溶液和稀盐酸各10.00mL,再加水稀释为100mL;
②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适量),同时分别加入纯度和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锌粒(足量),观察现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丙:将适量的HA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说明HA是弱电解质;
编号NaOH/mol•L-1HA/mol•L-1混合溶液的pH
0.10.1pH=9
c0.2pH=7
0.10.2pH<7
(1)甲的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1(填“>”、“<”或“=”).甲进行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把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再用玻璃棒蘸驭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溶液的pH.
(2)在乙的方案的第①步中,需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酸式滴定管.pH均为1的HA溶液和稀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是c(填字母).
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b.稀盐酸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c.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3)乙的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主要现象是B(填字母).
A.装稀盐酸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一样快
(4)丙的方案中,编号②中的c>(填“>”、“<”或“=”)0.l,该混合液中的离子浓度:c(Na+)=(填“>”、“<”或“=”)c(A-).
(5)丙的方案中,编号③的数据表明,混合溶液中HA的电离程度比NaA的水解程度:强(填“强”、“弱”或“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