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面是由A物质出发的一系列合成路线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1的名称是2,3-二甲基-1-丁烯.
(2)上述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加成反应的有③⑤,消去反应的有②④(填①②等编号)
(3)F1的结构简式是BrCH2C(CH3)=C(CH3)CH2Br.
(4)写出由B生成C2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B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2CHCClCH32+NaOH$→_{△}^{水}$(CH32CHCOHCH32+NaCl.

分析 A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1、C2,C1、C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E与溴可以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F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F2,则E为CH2=C(CH3)C(CH3)=CH2、F2为CH2=C(CH3)CBr(CH3)CH2Br,F1为BrCH2C(CH3)=C(CH3)CH2Br.逆推可得,D为CH3CBr(CH3)CBr(CH32,C2为(CH32C=C(CH32,C1为(CH32CHC(CH3)=CH2,据此解答.

解答 解:A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1、C2,C1C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E,E与溴可以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F1,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F2,则E为CH2=C(CH3)C(CH3)=CH2、F2为CH2=C(CH3)CBr(CH3)CH2Br,F1为BrCH2C(CH3)=C(CH3)CH2Br.逆推可得,D为CH3CBr(CH3)CBr(CH32,C2为(CH32C=C(CH32,C1为(CH32CHC(CH3)=CH2
(1)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C1为(CH32CHC(CH3)=CH2,名称是2,3-二甲基-1-丁烯,
故答案为:2,3-二甲基-1-丁烯;
(2)上述框图中,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⑤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④属于消去反应,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
(3)由上述分析可知,F1的结构简式是BrCH2C(CH3)=C(CH3)CH2Br,
故答案为:BrCH2C(CH3)=C(CH3)CH2Br;
(4)由B生成C2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B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2CHCClCH32+NaOH$→_{△}^{水}$(CH32CHCOHCH32+NaCl,
故答案为:(CH32CHCClCH32+NaOH$→_{△}^{水}$(CH32CHCOHCH32+NaCl.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难度中等,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是关键,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氮的重要化合物如氨(NH3)、肼(N2H4)、三氟化氮(NF3)等,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1)利用NH3的还原性可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H2O(l)=H2O(g)△H1=44.0kJ•mol-1
N2(g)+O2(g)=2NO(g)△H2=229.3kJ•mol-1
4NH3(g)+5O2(g)=4NO(g)+6H2O(g)△H3=-906.5kJ•mol-1
4NH3(g)+6NO(g)=5N2(g)+6H2O(l)△H4
则△H4=-2317.0kJ•mol-1
(2)使用NaBH4为诱导剂,可使Co2+与肼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高纯度纳米钴,该过程不产生有毒气体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o2++N2H4+4OH-=2Co↓+N2↑+4H2O.
②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肼可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1所示,则N2H4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2H4$\stackrel{催化剂}{?}$N2+4NH3;为抑制肼的分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降低反应温度(任写一种).

(3)在微电子工业中NF3常用作氮化硅的蚀刻剂,工业上通过电解含NH4F等的无水熔融物生产NF3,其电解原理如上图2所示.
①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3N4
②a电极为电解池的阳(填“阴”或“阳”)极,写出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NH4++3F--6e-=NF3+4H+;电解过程中还会生成少量氧化性极强的气体单质,该气体的分子式是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下列五种物质中,①Ar  ②CO2  ③SiO2④NaOH  ⑤K2S,只存在共价键的是②③,只存在离子键的是⑤,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④,不存在化学键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F、Cl、Br、I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IA族
B.碳酸铷易加热分解为氧化铷和二氧化碳
C.铷的盐类大多易溶于水
D.氯化铷是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氧化铜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氧化亚铜,取3.76g硝酸铜强热一段时间后得到1.52g固体和NO2、O2的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对残留固体及用水吸收后剩余气体的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剩余固体Cu(NO32、CuO  Cu2O、CuOCu2O、CuO  Cu(NO32、Cu2O
剩余气体无气体剩余氧气2.5×10-3molNO 2.5×10-3mol氧气2.5×10-3mol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物质反应后经过过滤,反应液质量增大的是(  )
A.少量铁粉加入AgNO3溶液中
B.少量Na2O2粉末加入CuSO4溶液中
C.少量BaSO4粉末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D.少量Al2(SO43粉末加入Ba(OH)2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碱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D.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已知Fe(s)+H2SO4(aq)=Fe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有关
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此反应构成的原电池中,正极可以是碳棒、铜或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