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准确称取所得亚氯酸钠样品m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碘化钾晶体,再滴人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已知ClO2-+4I-+4H+=2H2O+2I2+Cl-).取所的混合液的$\frac{1}{10}$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溶液,用cmol•L-l Na2S203标准液滴定,重复3次,测得平均消耗标准液VmL(已知I2+2S2O32-=2I-+S4O62-),该样品中NaClO2的纯度为$\frac{90.5cV}{4m}$%(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 由反应中的I元素守恒可知:ClO2-~2I2~4S2O32-,令待测溶液的体积为xmL,取了$\frac{1}{10}$,则$\frac{1}{10}$XmL待测溶液中n(NaClO2)=$\frac{1}{4}$×cV×10-3mol,m(NaClO2)=$\frac{1}{4}$×90.5cV×10-3g;样品mg配成xmL待测溶液中的NaClO2质量扩大10倍,计算得到NaClO2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由反应中的I元素守恒可知:ClO2-~2I2~4 S2O32-,令待测溶液的体积为xmL,取了$\frac{1}{10}$,则$\frac{1}{10}$xmL待测溶液中n(NaClO2)=$\frac{1}{4}$×cV×10-3mol,m(NaClO2)=$\frac{1}{4}$×90.5cV×10-3g;样品mg配成xmL待测溶液中的NaClO2质量扩大10倍,故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100%=$\frac{\frac{1}{4}×90.5×cV×1{0}^{-3}g}{mg}$=$\frac{90.5cV}{4m}$%;
故答案为:$\frac{90.5cV}{4m}$%.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方程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滴定中利用关系式进行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一]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消毒剂、药物制造、油脂漂白及高温氧化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
 将SO2通入过氧化钙固体粉末中有气体生成.有人提出:CO2、SO2与过氧化钙的反应原理相同;但也有人提出: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2无强还原性,反应原理不相同.
 据此设计如下实验操作进行判断,实验装置如下:

(1)试剂A可以选用浓硫酸.
(2)装置E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请在框中画出装置图.
(3)实验测得装置C增重m1 g,装置D增重m2 g,装置E中收集到V L气体(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判断,当SO2未氧化、部分氧化时,V与m1的关系式:未氧化V=$\frac{7{m}_{1}}{30}$L,部分氧化0<V<$\frac{7{m}_{1}}{30}$,完全氧化,V=0L.
若SO2完全氧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2+SO2=CaSO4
[实验二]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SO2,取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实验探究,以证明过氧化物与SO2反应的特点.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SO2未氧化;
假设2: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SO2完全氧化;
假设3:反应后固体中既有Na2SO3又有Na2SO4,SO2部分氧化.
【实验探究】:
(4)设计实验证明假设3是正确的,简要回答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溶解,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证明原固体中即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即过氧化钠部分氧化二氧化硫.
【实验评价】:
(5)实验过程中SO2的通入量不足直接影响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请简要说明原因:若Na2O2剩余,固体加水溶解,过氧化钠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氨可用于制取氨水、液氮、氮肥(尿素、碳铵等)、硝酸、铵盐、纯碱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化肥、制药、合成纤维、塑料等行业中,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1)以甲烷为原料可制得合成氨气用的氢气.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H=-(a+b-3C)kJ.mol-1

(2)已知N2(g)+3H2?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②在实际制氨气工业生产中和该措施的目的相同的其它措施还有高压、原料气循环利用等.
(3)①CO可使合成氨的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性,因此工业上常用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体中的CO,反应原理:[Cu(NH32CH3COO](l)+CO(g)+NH3(g)?[Cu(NH33]CH3COO•CO(l)△H<0,吸收后的乙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再生而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则再生的适宜条件是B.(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②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照1:1充入一定物质的量的CO和NH3气体与足量的乙酸二氨合铜(I)溶液反应,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在35s时再充入原物质的量的CO和NH3气体后,请在图3中画出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图.
(4)①用氨气制取尿素[CO(NH2)]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l)+H2O(g)△H<0.某温度下,向容器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NH3和2molCO2,该反应进行到40s时,达到平衡,此时CO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500.
②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4表示CO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frac{n(N{H}_{3})}{n(C{O}_{2})}$、水碳比$\frac{n({H}_{2}O)}{n(C{O}_{2})}$的变化关系.
a、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n(H2O)/n(CO2))最大的是Ⅲ.
b、测得B点氨的转化率为40%,则x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2H5OH$?_{△}^{浓H_{2}SO_{4}}$CH3COOC2H5+H2O.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除去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原因是防止倒吸.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5)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酯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序数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也最强
C.同主族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随分子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ⅠA族单质,随分子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则在NH3D+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
A.10:7:11B.11:11:8C.11:10:8D.10:1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变废为宝”是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用废旧酸性锌锰干电池经破碎后的锌粉[含MnO2、MnO(OH)、Zn(NH32Cl2、Fe、NH4Cl和炭黑等]制取MnO2及高性能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沉淀物Fe(OH)2Fe(OH)3Mn(OH)2Zn(OH)2
沉淀开始时pH7.52.28.86.5
沉淀完全时pH9.53.710.88.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过滤I得到的滤渣主要成分是碳黑.
(2)流程中氧化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的范围为8.5<pH<8.8,其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Fe3+、Zn2+
(3)过滤II后滤液中阳离子主要是Mn2+
(4)过程①中,滤液B含NH4Cl,则生成的气体A是CO2
(5)请写出酸性锌锰干电池生成锰粉中给出产物的总反应式Zn+2MnO2+2NH4Cl=Zn(NH32Cl2+2MnOOH.
(6)将4.00g锰粉完全按照上述工艺流程②生产MnO2,并以此测定其中锰元素的含量.
首先向制取的MnO2中加入过量酸化的0.50mol/L H2C2O4 50.00mLMnO2完全溶解,并产生A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MnO2+H2C2O4+2H+=Mn2++2CO2 ↑+2H2O.
然后用0.10mol/L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H2C2O4溶液(产物与上反应一致),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溶液30.00mL,求锰粉中的锰元素质量分数是24.1%(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表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AlBBeCClFLi
电负性1.52.01.52.53.04.01.0
元素MgNNaOPSSi
电负性1.23.00.93.52.12.51.8
已知: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形成共价键.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并呈周期性变化;.
(2)判断下列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Mg3N2:离子化合物;BeCl2:共价化合物;AlCl3:共价化合物;SiC: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事实能判断金属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
①甲单质能与乙盐的溶液反应并置换出乙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
④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
A.全部可以B.仅②可以C.仅②③可以D.①③④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