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I II III IV
A.实验I:中和热测定 |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
D.实验IV:可用于HCl气体的吸收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可用煤油扑灭
B.将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C向含有等量NaI、NaCl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
D. 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NH3溶于水,呈碱性 | 工业上以NH3为原料生产硝酸 |
B | Fe3+具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 |
C | NH4Cl受热分解成NH3、HCl |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D | 氢氟酸是强酸 |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最终既有沉淀又有气体生成的共有多少组? ( )
①少量Na2O2投入Ca(HCO3)2溶液中
②过量Ba(OH)2溶液和NH4HSO4溶液混合加热
③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④FeCl3溶液与NaHS溶液混合
⑤用铁作阳极长时间电解足量Na2SO4溶液
A.2组 | B.3组 | C.4组 | D.5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X2、Y2、Z2三种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X2在Z2中燃烧生成XZ,火焰呈苍白色;X2Y常温下为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2是氯气 |
B.铁分别与Y2、Z2作用,可分别形成含+3、+2价铁的化合物 |
C.Z2具有漂白性 |
D.XZ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原因是XZ电离出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 叙述I | 叙述II |
A | 水玻璃具有黏性 | 盛装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
B | 往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 | CaCO3不溶于水,Ca(HCO3)2可溶于水 |
C | NH4Cl受热易分解 | 可用加热法除去I2中的NH4Cl |
D | 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氢氧化铁胶体和浓的氯化铁溶液 |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红褐色制得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 B | C | D |
Y | CO2 | Fe3O4 | C2H5OH | FeCl3 |
W | MgO | Al2O3 | C2H5ONa | Cu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学解释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操作及现象 | 解释 |
A | 在AgI饱和溶液中滴加0.1mol·L—1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AgCl的溶解度或Ksp比AgI小,生成更难溶的AgCl沉淀 |
B | 盛放浓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玻璃塞久后,瓶塞很难打开 | NaOH腐蚀玻璃,生成的硅酸钠将瓶口与瓶塞粘在一起 |
C | 配制FeC13溶液时加入适量盐酸酸化 | 抑制Fe3+水解,防止所配制溶液变浑浊 |
D | 将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显酸性使石蕊溶液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