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的溶解和转化,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如下:
步骤和现象:
Ⅰ.将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得到浊液W,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
Ⅱ.向滤液X中滴加几滴饱和Na2S溶液出现浑浊
Ⅲ.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饱和Na2S溶液,沉淀变为黑色
Ⅳ.取少量白色沉淀Y,滴加几滴浓氨水,沉淀逐渐溶解
(1)步骤Ⅰ的浊液W中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Cl(g)?Ag+(aq)+Cl-(aq).
(2)由步骤Ⅱ的浑浊可推测,滤液X中除了含有Na+、NO3-,还含有的离子有Ag+、Cl-
(3)能说明步骤Ⅲ中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为2AgCl(s)+S2-(aq)?Ag2S(s)+2Cl-(aq),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该温度下,Ag2S比AgCl溶解度更小.
(4)已知:Ag++2NH3•H2O?Ag(NH32++2H2O,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步骤Ⅳ中加入浓氨水沉淀逐渐溶解的原因是AgCl(g)?Ag+(aq)+Cl-(aq),银离子与氨水结合,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溶解.
(5)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预测不正确的是BC.
A.在步骤Ⅳ之后,继续滴加浓硝酸又有AgCl生成
B.由步骤Ⅳ可以推测:实验室可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C.若在白色沉淀Y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也能溶解.

分析 (1)将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Cl(g)?Ag+(aq)+Cl-(aq);
(2)由步骤Ⅱ的浑浊Ag2S可知,滤液X中除了含有Na+、NO3-,还含有Ag+、Cl-离子;
(3)该温度下,Ag2S比AgCl溶解度更小,故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的反应为:2AgCl(s)+S2-(aq)?Ag2S(s)+2Cl-(aq);
(4)在白色沉淀AgCl中,存在平衡:AgCl(g)?Ag+(aq)+Cl-(aq),银离子与氨水结合,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溶解,
(5)A、在步骤Ⅳ之后,继续滴加浓硝酸后,硝酸与氨水中和,生成Ag+,平衡左移,又有AgCl沉淀生成,故A正确;
B、由步骤Ⅳ可以推测:氨水可以结合Ag+,不能与Ag反应,实验室可不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故B错误;
C、若在白色沉淀AgCl中滴加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解答 解:(1)将等体积等浓度的AgNO3溶液和Na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存在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Cl(g)?Ag+(aq)+Cl-(aq);
故答案为:AgCl(g)?Ag+(aq)+Cl-(aq);
(2)由步骤Ⅱ的浑浊Ag2S可知,滤液X中除了含有Na+、NO3-,还含有Ag+、Cl-离子;
故答案为:Ag+、Cl-
(3)该温度下,Ag2S比AgCl溶解度更小,故氯化银转化成硫化银的反应为:2AgCl(s)+S2-(aq)?Ag2S(s)+2Cl-(aq);
故答案为:2AgCl(s)+S2-(aq)?Ag2S(s)+2Cl-(aq);该温度下,Ag2S比AgCl溶解度更小;
(4)在白色沉淀AgCl中,存在平衡:AgCl(g)?Ag+(aq)+Cl-(aq),银离子与氨水结合,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溶解,
故答案为:AgCl(g)?Ag+(aq)+Cl-(aq),银离子与氨水结合,降低了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使上述平衡正向移动,促使AgCl溶解;
(5)A、在步骤Ⅳ之后,继续滴加浓硝酸后,硝酸与氨水中和,生成Ag+,平衡左移,又有AgCl沉淀生成,故A正确;
B、由步骤Ⅳ可以推测:氨水可以结合Ag+,不能与Ag反应,实验室可不用氨水洗涤银镜反应后的试管,故B错误;
C、若在白色沉淀AgCl中滴加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沉淀不能溶解,故C错误;
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较中等,涉及难溶物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性质实验方案评价等知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8.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图是扇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前四周期的元素),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E代表的元素处于常见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G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CE2的电子式是
(3)元素A和M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与元素K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Br2+2Cl-;.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CK4溶剂,振荡后现象为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事实或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或现象结论
A某钾盐中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该钾盐是K2CO3或KHCO3
B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C常温下,向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的铝片先溶解完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NH3沸点低于PH3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分离甘油和水B.用工业酒精制取无水酒精
C.制取MgCl2固体D.检测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均自发进行)可表示如下:
反应Ⅰ:2NH3(g)+CO2(g)═NH2CO2NH4(s);△H1
反应Ⅱ:NH2CO2NH4(s)═CO(NH22(s)+H2O(l);△H2
反应Ⅲ:2NH3(g)+CO2(g)═CO(NH22(s)+H2O(g);△H3
已知:H2O(g)═H2O(l);△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的△H1=△H3+△H4-△H2(用其他△H表示).
(2)反应Ⅱ的△S>0 (填“>”、“=”或“<”).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反应Ⅲ影响CO2转化率的因素,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图1为CO2转化率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曲线,图2是按不同氨碳比[n(NH3)/n(CO2)]投料时CO2平衡转化率的变化曲线.

①当温度高于T℃后,CO2转化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其原因是温度高于T℃时,因为反应Ⅲ为自发反应,△S<0,则反应△H3<0,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进行,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②生产中氨碳比宜控制在4.0左右,而不是4.5的原因可能是氨碳比在4.5时,NH3的量增大较多,而CO2的转化率增加不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4)在某恒定温度下,将NH3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按2:1充入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生成物的体积忽略不计且只发生反应Ⅰ),经15min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在上述条件下,从反应开始至15min时,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7mol•L-1•min-1.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的值为250.
②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体积不变,25min时再向该容器中充入2mol NH3和1mol CO2,在40min时重新达到平衡,请在图3中画出25~50min内CO2的浓度变化趋势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为,则该烯烃的结构简式可能有(  )
A.4种B.5种C.6种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活性炭吸附水中小顆粒物,净化水质的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B.医用消毒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C.漂白粉长期放置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D.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配方为“一硫二硝三木炭”,“硝“是指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E接C,D接A,B接H,G接F.
(2)气体发生装置中进行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4HCl(浓)+MnO2$\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当0.5mol MnO2参与反应时,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为36.5g,生成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3)在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2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如果有Cl2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纸变蓝,写出反应方程式Cl2+2 KI=I2+2 KCl.
(5)写出尾气吸收装置中进行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 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
假如某醋酸溶液中c(CH3COOH)=0.10mol/L,c(H+)=1.3×10-3mol/L,则此时c(CH3COO-)约为1.3×10-3mol/L;计算此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1.7×10-5mol/L.[注:c平衡(CH3COOH)≈0.10mol/L,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