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Na2O2是强氧化剂,也是航天航空、水下作业的供氧剂.
(1)Na2O2作供氧剂时,主要与人呼出的CO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航空和水下作业有时也会产生污染性气体,某学习小组欲探究Na2o2能否完全吸收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设计了如下装置(未画完):

【资料信息】①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H+)反应生成NO3-和Mn2+
②稀硝酸与Cu反应缓慢   ③2NO+Na2O2=2NaNO2
请在答题卷方框内补充完整装置示意图,并做必要标注.补充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污染气体是否完全被Na2O2吸收,同时可防止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该学习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完成表中空格(乙和丙同学对装置和试剂上进行了优化):
实验学生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滴入浓硝酸前,需先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
去掉装置B,直接将A、C装置相连.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浓硝酸后关闭活塞.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在乙同学装置的基础上,将A装置中浓硝酸换成浓硫酸,并进行加热,(或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换为浓硫酸,将铜换为亚硫酸钠粉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适量试剂后关闭活塞.与甲同学现象相似,说明Na2O2能完全吸收NO2
写出乙同学实验中D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O2+Na2O2=2NaNO3

分析 (1)Na2O2中O元素化合价为-1价,在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只有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O元素化合价分别由-1价降低到-2价、升高到0价,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O2为氧化产物,Na2CO3为还原产物,该反应中转移2e-
(2)探究Na2o2能否完全吸收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A装置:铜和浓硝酸反应,和稀硝酸反应,由于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故需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B装置:铜和、稀硝酸反应,C干燥一氧化氮,D装置:NO与Na2O2反应,需补充的装置应为检验氮氧化物是否被反应完全的装置,同时可防止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3)甲: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需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乙:去掉装置B,直接将A、C装置相连,丙,铜和浓硫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硫,或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乙同学实验中D装置发生的反应可根据2NO+Na2O2=2NaNO2书写.

解答 解:(1)在 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只有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价变化为0价和-2价,用双线桥法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2)根据本次实验的目的探究Na2o2能否完全吸收氮氧化物可知,方框中需补充的装置应为检验氮氧化物是否被反应完全的装置,根据所给的信息酸性条件下,NO和NO2都能与MnO4-(H+)反应生成NO3-和Mn2+可知,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故此处可添加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溶液的试管,将反应后的尾气通入其中,若溶液褪色则可知污染气体未被过氧化钠吸收,由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均为污染性的气体,该装置在检验污染气体是否被过氧化钠吸收也能起到防止污染性气体排放到空气中的作用,补充的装置为:
故答案为:
(3)甲:通入D装置的气体为一氧化氮,由于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故需先通入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一氧化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若一氧化氮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则无一氧化氮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不褪色,
乙:根据该同学给出的结论可知通入D装置的为二氧化氮,因此可将B装置去掉,将A、C直接相连,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可参照2NO+Na2O2=2NaNO2,乙同学实验中D装置发生2NO2+Na2O2=2NaNO3
丙:结合实验目的以及上述实验可知,丙同学的实验探究过氧化钠能否完全吸收硫氧化物污染气体,故可在乙同学装置的基础上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改为浓硫酸,并进行加热,(或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换为浓硫酸,将铜换为亚硫酸钠粉末),
故答案为:

实验学生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去掉装置B,直接将A、C装置相连
将A装置中浓硝酸换成浓硫酸,并进行加热,(或将分液漏斗中的试剂换为浓硫酸,将铜换为亚硫酸钠粉末)
2NO2+Na2O2=2NaNO3

点评 本题考查氮氧化物、硫氧化物与过氧化钠的探究实验,掌握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知识迁移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信息抽取和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2016年9月.“乔歌里1号”中国首台静默移动发电站MFC30正式问世,MFC30是基于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甲醇制氢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CH3OH(g)+H2O(g)?CO2(g)+3H2(g)△H1=+49.4kJ/mol
反应Ⅱ甲醇分解制氢:CH3OH(g)?CO(g)+2H2(g)△H2=+90.6kJ/mol
反应Ⅲ气态甲醇氧化重整制氢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①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则反应Ⅲ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g)+$\frac{1}{2}$O2(g)=CO2(g)+2H2(g)△H=-192.4 kJ/mol
②该三种制氢方式中,等量的甲醇产生氢气最多的是反应Ⅰ(填“Ⅰ”、“Ⅱ”、“Ⅲ”).
(2)实验室模拟反应Ⅰ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合成器组成n(CH3OH):n(H2O)=1:1时,体系中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O}_{2}){c}^{3}({H}_{2})}{c(C{H}_{3}OH)c({H}_{2}O)}$.
②当温度为250℃、压强为P2时,反应达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为67.6%.
③图中的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是P1<P2<P3
(3)MFC30燃料电池是以氢为燃料,Li2CO3与K2CO3混合的碳酸盐为电解质的高温型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CO32-=H2O+CO2,正极上通入的气体为O2(或空气)、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Fe与过量稀HNO3反应,电子转移数为2NA
B.120g由NaHSO4和KHSO3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2Cl2含氯原子数为2 NA
D.0.3mol/LAl(NO33溶液中含A13+数小于0.3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并用激光笔照射溶液变红褐色,出现
丁达尔效应
产生了 Fe(OH)3胶体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氧化性:Fe3+>I2
C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产生了乙烯
D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溶液红色逐渐褪去BaCl2溶液呈酸性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铁酸锌(ZnFe2O4)是对可见光敏感的半导体催化剂,其实验室制备原理为:
Zn2++2Fe2++3C2O42-+6H2O$\frac{\underline{\;75℃\;}}{\;}$ ZnFe2(C2O43•6H2O↓…(a)
ZnFe2(C2O43•6H2O $\frac{\underline{\;高温\;}}{\;}$ ZnFe2O4+2CO2↑+4CO↑+6H2O …(b)
(1)上述制备原理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b(选填:“a”或“b”).
(2)制备ZnFe2(C2O43•6H2O时,可选用的药品有:
Ⅰ、(NH42Fe(SO42•6H2O,Ⅱ、ZnSO4•7H2O及Ⅲ、(NH42C2O4•7H2O.
①称量药品时,必须严格控制n(Fe2+)/n(Zn2+)=2:1.
②选用的加料方式是c(填字母).
a.按一定计量比,Ⅰ、Ⅱ、Ⅲ同时加入反应器并加水搅拌,然后升温至75℃.
b.按一定计量比,Ⅰ、Ⅲ同时加入反应器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加入Ⅱ,然后升温到75℃.
c.按一定计量比,将Ⅰ、Ⅱ混合并配成溶液甲,Ⅲ另配成溶液乙,甲、乙同时加热到75℃,然后将乙溶液缓慢加入甲溶液中,并持续搅拌.
(3)从溶液中分离出ZnFe2(C2O43•6H2O需过滤、洗涤.已洗涤干净的依据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表示已洗净
(4)ZnFe2(C2O43•6H2O热分解需用酒精喷灯,还用到的硅酸盐质仪器有:坩埚和泥三角、玻璃棒.
(5)某化学课外小组拟用废旧干电池锌皮(含杂质铁),结合下图信息利用实验可提供的试剂制取纯净的ZnSO4溶液.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如下:
a.30%H2O2
b.新制氯水;
c.1.0mol•L-1NaOH溶液;
d.3mol•L-1稀硫酸;
e.纯ZnO粉末;
f.纯锌粉.
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将锌片完全溶于稍过量的3mol•L-1稀硫酸,加入a(选填字母,下同);②加入e;③加热到60℃左右并不断搅拌;④过滤得ZnSO4溶液.其中步骤③加热的主要目的有促进Fe3+水解转化为沉淀并使过量的H2O2分解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酯类物质M是一种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①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1molA完全燃烧可消耗10molO2
②H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3种氢.
③RCH=CH2$→_{催化剂}^{HCl}$RCHClCH3
④RX+Mg$\stackrel{乙醚}{→}$RMgX(X代表卤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H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硝基.
(2)由E和H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H2O.
(3)属于氧化反应的是③⑥(填序号).
(4)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
①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②苯环上的取代基数目有2个,
(5)请结合所给信息,由苯合成苯乙烯,合成路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②为CH3CHO,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浓硫酸}$+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金刚石,s)+O2(g)═CO2(g)△H1      ①
C(石墨,s)+O2(g)═CO2(g)△H2     ②
C(石墨,s)═C(金刚石,s)△H3=+1.9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H3=△H1-△H2
D.△H1>△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1 mol•L-1的①(NH42CO3②(NH42SO4③(NH42Fe(SO42溶液中,c(NH4+)的大小顺序为:③<②<①
B.工业上常用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随着SO2的吸收,吸收液的pH不断变化.当吸收液呈酸性时:c (Na+)=c (SO32-)+c (HSO3-)+c (H2SO3
C.常温下,将0.1 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5.0时,溶液中$\frac{c(C{H}_{3}CO{O}^{-})}{c(C{H}_{3}COOH)}$的值增大到原来的100倍
D.向0.2 mol/L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