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研究如何利用CO、SO2等有重要意义.
(1)用CO可以合成甲醇.
己知: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64.5kJ•mol-1
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CO(g)+2H2(g)?CH3OH(g)△H=-90.1kJ•mol-1
(2)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上述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是ac(填写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降低反应温度
c.增大体系压强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在一定压强下,容积为VL的容器中充入amolCO与2a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P1小于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V}{a})^{2}$.
③100℃时,达到平衡后,保持压强P1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通入CO、H2、CH3OH各0.5amol,则平衡向左(填“向左”、“不”或“向右”)移动.
(4)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和H2O来制备硫酸,该电池用多孔材料作电极,它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SO2-2e-+2H2O═SO42-+4H+
(5)Na2SO3溶液与CaCl2溶液混合会生成难溶的CaSO3(Ksp=3.1×10-7),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SO3溶液棍合,若混合前Na2S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1,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6.2×10-4mol•L-1.用Na2SO3溶液充分吸收SO2得NaHSO3溶液,然后电解该溶液,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该电解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SO3+H2O$\frac{\underline{\;电解\;}}{\;}$Na2SO3+H2SO4+H2↑.

分析 (1)①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64.5kJ•mol-1
②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③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③×2-①得到CO(g)+2H2(g)?CH3OH(g);
(2)增大浓度、温度,使用催化剂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3)①相同温度下,同一容器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增大;
②该温度下,平衡时n(CO)=amol×(1-0.5)=0.5amol,n(CH3OH)=c(CO)(参加反应)=amol×0.5=0.5amol,n(H2)=2amol-2×amol×0.5=amol,则c(CO)=$\frac{0.5a}{V}$mol/L、c(CH3OH)=$\frac{0.5a}{V}$mol/L、c(H2)=$\frac{a}{V}$mol/L,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
③向容器中通入CO、H2、CH3OH各0.5amol,Qc=$\frac{\frac{0.5a}{V}}{\frac{0.5a}{V}×(\frac{0.5a}{V})^{2}}$,与K比较,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用SO2和H2O来制备硫酸,负极上二氧化硫失去电子生成硫酸;
(5)若混合前Na2S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1,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10-3mol•L-1,结合Ksp计算;由图可知电解产物,以此书写电解方程式.

解答 解:(1)①CH3OH(g)+$\frac{3}{2}$O2(g)═CO2(g)+2H2O(l)△H=-764.5kJ•mol-1
②CO(g)+$\frac{1}{2}$O2(g)═CO2(g)△H=-283.0kJ•mol-1
③H2(g)+$\frac{1}{2}$O2(g)═H2O(l)△H=-285.8kJ•mol-1
由盖斯定律可知,②+③×2-①得到CO(g)+2H2(g)?CH3OH(g)△H=(-283.0kJ•mol-1)+(-285.8kJ•mol-1)×2-(-764.5kJ•mol-1)=-90.1kJ/mol,
故答案为:-90.1;
(2)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故选;      
b.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不选;
c.增大体系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d.不断将CH3OH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平衡虽正向移动,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不选;
故答案为:ac;
(3)①相同温度下,同一容器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O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象知,p1小于p2
故答案为:小于;
②该温度下,平衡时n(CO)=amol×(1-0.5)=0.5amol,n(CH3OH)=c(CO)(参加反应)=amol×0.5=0.5amol,n(H2)=2amol-2×amol×0.5=amol,则c(CO)=$\frac{0.5a}{V}$mol/L、c(CH3OH)=$\frac{0.5a}{V}$mol/L、c(H2)=$\frac{a}{V}$mol/L,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V}{a})^{2}$,
故答案为:$(\frac{V}{a})^{2}$;
③向容器中通入CO、H2、CH3OH各0.5amol,Qc=$\frac{\frac{0.5a}{V}}{\frac{0.5a}{V}×(\frac{0.5a}{V})^{2}}$>K=$(\frac{V}{a})^{2}$,则平衡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向左;
(4)该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被氧化,二氧化硫到硫酸,硫的化合价升高,所以负极上投放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失电子和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所以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2-+4H+
故答案为:SO2-2e-+2H2O═SO42-+4H+
(5)若混合前Na2SO3溶液的浓度为2×10-3mol•L-1,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10-3mol•L-1,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frac{3.1×1{0}^{-7}}{1{0}^{-3}}$mol/L×2=6.2×10-4mol•L-1;电解池中阳极和电源正极相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解NaHSO3溶液可制得硫酸,硫的化合价升高,所以阳极是HSO3-溶液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SO42-,阳极电极反应式为HSO3-+H2O-2e-=SO42-+3H+,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反应为2NaHSO3+H2O$\frac{\underline{\;电解\;}}{\;}$Na2SO3+H2SO4+H2↑,
故答案为:6.2×10-4mol•L-1;2NaHSO3+H2O$\frac{\underline{\;电解\;}}{\;}$Na2SO3+H2SO4+H2↑.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化学平衡计算、反应热的计算、Ksp的计算及电解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盖斯定律应用、图象及平衡移动原理的结合、K与Qc及Ksp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C.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分别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
D.采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可提高空气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
A.NH3B.SO3C.HCl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钢铁容易腐蚀,工业生产中常需对钢铁进行“发蓝处理,以有效避免或减缓钢铁的腐蚀.所谓“发蓝”,就是在钢铁零件等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蓝黑色氧化膜.发蓝处理过程可表示如下:

(1)步骤Ш用除锈液(15%的硫酸溶液)浸泡铁件的目的在于除去铁表面的铁锈,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为检验经过步骤Ⅳ处理的铁件是否合格,常往成品表面滴上5%的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如果成品不合格(即铁件表面有微小松孔,未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将观察到铁制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3)工业生产中常常安排步骤V进一步处理经步骤Ⅳ处理后的铁件,以确保铁件表面微小的松孔发生钝化作用.该过程利用了重铬酸钾(KCr2O7)的氧化(填化学性质).
(4)除锈后的铁片在发蓝液(NaNO2、NaNO3及NaOH组成的混合液)中浸泡(步骤IV),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反应一:3Fe+1NaNO2+5NaOH-3Na2FeO2+1H2O+1NH3
反应二:8Fe+3NaNO3+5NaOH+2H2O=4Na2Fe2O4+3NH3
反应三: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①配平“反应一”的化学方程式(将系数直接填在横线上).
②若要循环使用发蓝液,从理论角度分析,需要往使用过的发蓝液中加入B
A.只需加入NaNO2B.只需加入NaNO2和NaNO3
C.需要加入NaNO2、NaNO3和NaOHD.不需加入任何物质而直接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学探究结果的准确性有赖于探究方法的科学性.某课外活动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浓盐酸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质为酸性、还原性.
(2)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
(3)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NH3+3Cl2═6NH4Cl+N2
(4)该活动小组中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H2O=4H++SO42-+2Cl-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汽车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这是汽车尾气里含有NO气体的原因之一.已知不同温度时,反应N2(g)+O2(g)?2NO(g)的平衡常数.
 温度1760℃2400℃2730℃
 平衡常数 2.4×10-46.4×10-3  8.9×10-3
(1)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AD.
A.消耗1mol N2同时生成1mol O2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v(N2=v(NO)
(2)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C(填字母序号).

(3)在2400℃时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平衡时N2的转化率是4%(保留整数);平衡后再向其中充入1mol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的体积分数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2NO(g)+2CO(g)?N2(g)+2CO2(g)△H=a kJ•mol-1,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t℃时在一等容的密闭容器中,在上述条件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某科研机构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了不同时间的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CO2和N2的起始浓度均为0).
时间/s012345
c(NO)/10-4mol/L10.04.502.501.501.001.00
c(CO)/10-3mol/L3.603.052.852.752.702.7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小于0(填“大于”或“小于”).
②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处理汽车尾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下列条件,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CD.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t℃时2NO(g)+2CO(g)?N2(g)+2C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5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实验室制取少量N2常利用的反应是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  )
A.NaNO2是还原剂B.生成1个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6个
C.NH4Cl中的N元素被还原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不属于基本物理量的是(  )
A.质量B.时间C.摩尔D.电流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③电路中每通过3.0l×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
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